人文國民中小學校園反霸凌計畫

宜蘭縣立公辦民營人文國民中小學

壹、前言

  霸凌是一種有意圖的攻擊性行為,Dan Olweus (1991)對霸凌(bullying)下的定義為「一個學童反覆的暴露在一個或更多人的負面行為之中」。由此可知,霸凌並非為偶發事件,而是指長期性,且多次發生的事件。一般而言,霸凌是攻擊行為的ㄧ種,但並非是屬於偶然或無意的方式;霸凌是一種重複性的負面行為,由相對具有力量的ㄧ方,利用勢力的不均恃強欺弱,連續一段時期反覆地傷害無力抵抗,或相對弱勢的ㄧ方,以意圖造成身心受害者的困擾,並使自己獲得滿足。因此,霸凌不同於偶發性衝突或勢均力敵的攻擊行為,如果某種強制性的攻擊行為具備意圖性、勢力不均及重複性,就構成霸凌的現象。

  霸凌的形式有很多種,一般常見的霸凌行為包括對受害者直接的身心傷害,例如:口語或語文的威脅、辱罵、譏笑、嘲諷、貶損;還有肢體的碰撞推擠、拳打腳踢、惡意的姿勢眼神、破壞竊取等等;以及間接攻擊受害者,例如故意散布謠言、刻意沉默或操縱社交關係,以達孤立或排斥受害者的目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校園霸凌衍生出各種型態。例如言語霸凌、網路霸凌(cyber bullying)、性霸凌等等。不管是哪一種型態的校園霸凌,其結果常帶來更多的暴力或自殺的結果,且通常被霸凌的學生,會重覆發生,並不只一次地被欺負。因此,霸凌已經是各國重視的校園安全課題。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的調查,有63%的學童曾經被同學欺負,其中有10%的學生被長期欺負,但是有41%的小朋友會選擇忍耐,不會告訴大人。顯見在台灣的校園霸凌事件因學制而有不同,值得更深入的去評析原因,找出預防與改善的方法。

貳、成就每一位學子的成長

  本校位於宜蘭縣頭城鎮,我們認為教育的本質在於「成就每一位學子的成長」。因此學校將以九年一貫課程目標「帶好每一個孩子,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為學校願景與教育目標;在尊重每一位學生個別、特殊性的人文精神基礎上,允許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來獲得最適合其發展的教育與輔導。具體的表現在於校內師生幾乎全體互相認識,每位老師都展現高度的關心與愛心,主動去照顧每一個孩子,也就是每一位學生都擁有全校的老師的關懷、輔導。在我們學校,可以看到的景象是,只要學生出現了不當的行為,觀察到了的老師一定會去關心、詢問狀況,其他老師也會趕緊支援、協助解決學生的問題。

參、學校防制暴力霸凌現況

  由蓄勢待發中心統計顯示,目前校內霸凌狀況以學生對學生的言語暴力事件佔最多,本校的霸凌事件,集中在幾位常被欺負的孩子身上。他們被欺負的原因,往往也是他們自己也常欺負人。因此,若能針對這幾位孩子進行輔導,霸凌事件的發生就會大幅度降低。

本校目前對於防制霸凌的現行作法及相關活動,簡述如下:

1. 設有專門提供輔導諮詢的單位(蓄勢待發中心),給予尚未準備好學習的學生一個彈性空間,讓學生可依照自己的需求,隨時前往以獲得協助。

2. 全校教師、行政人員合作、通報的制度,除減少霸凌行為的發生,亦可立即性的處理學生的霸凌行為,並討論對應方法及後續追蹤。

3. 校內刊物「人文知音」,每週固定刊載輔導專欄,提供親師生溝通、心靈成長的園地。

4. 每週一天的家族課程,讓各家族老師能有充分的時間與學生對話,藉此了解學生個人的想法與在團體間的人際互動。

5. 生命教育課程融入在各年級家族課程、學科課程中,加強學生對於尊重生命、關懷他人的觀念。

6. 不定時的團體輔導活動,讓學生能夠在無壓力的環境中暢所欲言,學習人際技巧、了解自我與他人,能夠一起面對問題、了解並解決問題。

7.針對特定易衝動、與同學發生爭執的孩子,提供一對一的個別陪伴老師,逐漸建立正向的人際互動方式。

肆、計畫目標

一、總目標

  推動以「防制校園暴力霸凌」為中心議題之安全學校,整合學校行政、教學、空間環境、心理輔導、健康服務、社區合作等策略,期能完善校園暴力霸凌之發現、處理及追蹤輔導流程,達成營造友善校園之目的。

二、子目標

  道德教育源自人際互動。如何讓孩子舉止有序,在班上做反霸凌宣導,用上課的方式是較難讓孩子感同身受。如何讓孩子「有感覺」,發自內心地去作,並從而轉化為自然的行為模式,必須從人際互動中讓他們學會有效的溝通方式。

  霸凌事件中的當事人,幼時往往與父母關係不良,情感上受傷,進而發展出不良的互動模式。這些不良的互動模式可以保護他們,但同時也傷害了他們自己未來的關係。例如:曾經被虐打的孩子,決定要變成欺負人的強者,才是生存之道。或希望父母關注的孩子卻長期被忽略,會發展出「強迫性的需索注意力」的狀況,包括開玩笑、故意討好或是捉弄他人。而這樣的行為,卻會讓他們被班上同學集體排斥,霸凌當事人又進行報復,造成惡性循環,霸凌事件大幅度增加。而常被欺負的孩子,往往也有「難以拒絕、說不」、低自尊的狀況。針對這些孩子進行一對一輔導。除了教導他們學習如何在事件中反應與自我保護以外,也針對低自我概念作處理,增加他們的自信與自尊。

  故本校在推動反霸凌的計劃上,最著重在學生的個人心理之建設上。針對本校需長期深度心理輔導的學生提供更具療效、更具結構性的成長改變。

伍、計劃預期成效及影響

  本校在推行反暴力霸凌計畫即著重在「友善無暴力校園」之營造及霸凌師受學生心理輔導,而非一味地防治、禁絕。在本校教師長期的愛心、關心、用心之下,肢體霸凌事件可說近乎絕跡,偶有發生的一時衝動之暴力事件也一定有教師或輔導人員立即的處理,而針對各種因素導致情緒不穩的學生,更有持續的輔導追蹤及協助,以達到「帶好每一個孩子」的人文基本理念。

  在言語及間接霸凌方面,則因為教師長期的關懷以及絕不使用處罰的方式對待學生,每位孩子都能感受到善意的氛圍,相對減少了惡意行為的發生。因此在推廣正面正向的行為,以及讓他們了解何謂霸凌,以及如何對霸凌行為的應對,將可收到豐碩的成效。

  不放棄對他人施以霸凌行為的孩子,持續關懷協助遭他人霸凌行為的孩子,不但是本校過去一直在抱持的信念,也將是現在、未來持續不斷的努力。在這和諧充滿關愛的環境中,輔以上述計畫的多軌並行,相信能達到零肢體霸凌事件減低間接霸凌事件半數以上的輝煌目標,並成為反暴力霸凌計畫的優良模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