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台南縣玉井國中教師 成雅鈴

  「老師,妳怎麼會想當地理老師啊?」學生們常常會這樣問我,我總是笑笑的回答:「這是歷史的偶然、美麗的誤會。」當然這是開玩笑的,在高一下選擇組別時,我就對自己說:「我就是要唸地理!」當初會特別喜歡地理這個學科是因為它真的很有趣,類似的環境怎麼會產生不同的文化?若換了時空背景情況會不會有所改變?常常好奇的小腦袋瓜裡轉的就是一串一串的為什麼,總希望可以有人幫我解惑,有了目標後,在一番努力下,我往我的理想-師大地理,邁進了一大步。

  許許多多的課程充實了我的大學生活,在所有課程活動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地理實查,人說:「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藉由實查的經驗,更能深刻體會觀察到種種的地理現象,而眾多考察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屬自然災害實查,當時正是九二一地震隔年(ㄟ...這樣大家就知道我的年紀了= =),我們進入災區調查並觀察一年後的復原狀況,看著霧峰鄉光復國中被逆斷層所抬升的操場,看個大甲溪瀑布狂奔而下的溪水,看著雄偉的石岡大壩傾毀,心裡一聲一聲感嘆:「人類要怎麼去跟大自然搏鬥呢?就算曾短暫的領先,就只怕是誘敵深入的陷阱罷了。」

  在教學的生涯當中,總希望能夠讓學生真的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用開放的心去體會不同的文化,畢竟長久發展下來的文化是順應當地的環境而慢慢形成的,最喜歡舉的例子就是各民族食衣住行的生活方式,讓學生進而能更加貼近當地的特色,每回講到杭州美食的色香味、因紐特人冰屋的製作、蒙古包的搭建、藏傳佛教的神祕等等,看著學生們好奇的眼神,急於發問的求學精神,我知道我所丟出去的磚頭總有能夠引玉的一天。

  現在跟家人朋友外出踏青時,總會利用所學的知識多方觀察這多變的大自然,常常在想我們的故鄉真的很幸運,若沒有板塊的擠壓,怎麼能有如此雄壯的山景?若沒有季風的吹拂,怎麼能躲過副熱帶高壓所帶來的熱帶沙漠氣候呢?然而就是因為板塊擠壓產生的破碎地質與多雨的自然條件,加上過度的開發等人為破壞,台灣的環境更顯脆弱,每當大雨來襲時,總是提心吊膽的,深怕再看到許多的災情。若越來越多人能夠重視這個議題,進而影響身旁的親友,我相信這些環境破壞的問題是有機會改善的,而身為老師更是責無旁貸,若學生能夠從小就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這個世界就越能正向發展。

  每次透過google earth軟體看著地球時,總會多看這美麗的水藍星球兩眼,我們何其有幸能夠生長在其間,但若是我們恣意妄為,不能好好與其共存,受害的也只是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