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普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測試人員 鍾淑娥
  上星期下了班後,直接到小孩的阿嬤家接我們家國小二年級的寶貝兒子。吃完晚餐後,就請兒子收拾好自己的書包準備回家。只見他手上除了書包以外,手上還多拿著2張空白圖畫紙。

  我好奇的問著:「兒子呀!那2張圖畫紙是回家作業嗎?」

  兒子帶著警告的語氣告訴我說:「媽媽,這2張圖畫紙你可不能把它弄皺喲!那是要比賽用的,老師說不能照著書本畫要靠自己的想像。」

  「是喔!媽媽知道了。」

  平時的他喜歡鉛筆塗鴉,當他較專注時還真能畫出不錯的作品來。因他在校的學習成績總是在落後階段,為此讓我感到很苦惱。所以,我很希望他能在畫畫這方面有所展現,並能發揮塗鴉方面的特長,從中獲得自信與成就感。

  回到家之後,我有點迫不急待的趕緊催促兒子去畫圖,因為我很期待兒子會有著什麼樣的創作呢!但我的催促反而讓他產生抗拒,想想自己這樣的行為只是會得到反效果,所以我就等到他將他最喜歡的卡通看完後,才催促他去畫畫,他也就比較情願的付出行動。

  對於比賽的主題,我心裡早有了設定,希望他畫的是有關房子方面的,據我平時對他塗鴉作品的觀察,他在這方面會表現的比較好。

  所以當兒子說他要將主題設定在畫出他心中的超級大怪手時,我心裡是反對的,因為那樣我的期待就落空了。可是我又不能說不行,只好坐在他的身旁看他怎麼畫,兒子還邊畫邊向我解說他畫的是什麼。當下的我沒有心思聽他說,反而在意兒子是否認真的看待此次的畫畫比賽。為了自己的執著,而使自己無法用心體會和欣賞兒子的純真畫風。為了想達到自己的目的,反而用我的角度處處挑剔他的作品,自以為是的把我的建議灌輸給兒子。其實在這樣的過程裡,我已經阻礙了兒子真實的表達他自己。為了達到目的,我選擇不尊重兒子的決定。

  最後兒子很不情願得聽從我的建議而換張畫紙。眼看我的目的達成了,此時的我態度是180度的大轉變,淨是對兒子說一些諂媚的話,大力稱讚他。兒子經我這麼一說,就邀請我一起幫他想想要畫些什麼,這時兒子已經掉進我所設的圈套裡。「我覺得你畫的房子超有創意的。而且你常常不是告訴媽媽說,你將來要蓋比別人更厲害的房子給爸爸媽媽住嗎?所以現在就把你那超厲害的房子畫出來。」兒子就問我說:「那我畫飯店好嗎? 」「當然好啊!」

   經我一再的讚美與引導,可真讓我體會到言語的力量,果真刺激到他的想像力。鉛筆構圖終於完成了,達到我的預期。不過問題來了!一方面兒子在著色技巧上較不擅長,上顏色時就顯得沒耐性,一方面兒子巴不得趕緊將畫作完成,他就可以玩玩具或看電視。所以,在上顏色時就開始不專心。顏色不是未填滿框框要不就是超出範圍。我心想,我可不能讓這張作品給毀了。為了保持他的耐性與專注,也希望這幅畫能有好成績,我只好對兒子說:「要不然我們一起合力將這幅畫完成? 」當然啦!兒子並不了解我的心思,其實他根本不在乎比賽成績如何,在意的人是他的媽媽。

  所以在畫稿較細的部份,我就先畫好邊框的顏色,其餘的部份就讓兒子上顏色。但我愈畫愈是心虛,,畢竟比賽的人不是我。這是道德上的瑕疵。有著這樣的心理因素,我決定我還是不要參與太多,而改成用口頭教導他,該怎麼配色來畫會比較好看。當最後作品完成時,雖有達到我的要求,但我的心卻是不踏實的。

  當晚我再一次的看著那幅作品時,不由得再次回想畫那幅畫的過程。我的意圖正確嗎?我的做法正確嗎?我沉思一會後,心中得到了答案。對於兒子來說,我的幫助反而成了他的阻礙。作品若不是完全出自於他本身的原創,即使得了名次那又如何?況且兒子擅長的是鉛筆塗鴨,在著色的技巧上必需透過指導,假使未經由指導的情況下,他的表現又會是怎樣呢?

  站在父母的立場,總希望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展現,不過方法要正確。經由這次的體會,對於我來說也是一種學習。塗鴉是一種想像與表達,讓孩子能夠自由自在享受塗鴉的樂趣,那才是最重要的。過多的干預只是會妨礙了他的想像力。父母要陪孩子一起成長,但不要拿世俗的功權名利框住了彼此,讓我們的心陪著孩子一起自由自在的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