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童年的校內外學習

桃園縣田心國小校長 林聰明

  剛來台北縣為國小學生每週增加三節課學習英語,多方的論辯或抗議,方興未艾,各有說詞。且看自教育改革以來,台灣?育形成普羅大眾關注談論的焦點,人人各有一套?育邏輯自吹自擂,不管?育專業素養,只要敢說就是?育專家;因此,強調教育專業(專業和專家是不對等的)的教育環境充滿矛盾、弔詭的氛圍。

  我們多認同童年階段是學習的黃金時期,是學習的最佳銘印階段。因此,當年教改宣稱要減輕學童學習壓力,減少在校時間、上課節數;結果卻換來以較少的上課節數要去學習更多的科目和議題。學校教師感覺授課時間不夠,祇好不斷趕課;學生也僅能囫圇吞棗、匆匆學習;於是大家又覺得學生的學習品質、程度在下降中。怎麼辦?增加在校時間、增加上課節數可以嗎?不行違反教改旨意、違反課綱。那就......。

  天下父母心,誰不期望自家小孩有最好的學習成就;在「不能輸在起跑點」、「三歲定終生、六歲黃金期」、「窮不能窮教育」...等等教育名言下,牽絆著父母對子女教育的高度期待。因此,縮短了學校的上課時間、卻增長了待在安親班的時數-放學後趕往安親班再學習,週三、假日安排加強才藝班學習。哇!哪有減輕學習壓力啊?家境經濟不利的同學,沒錢上安親或才藝,放學後父母上班未能陪伴的孤單時間是漫長的,可能四處遊蕩找玩伴或進入網咖、結交惡友。形成學童問題層出不窮的教養壓力。怎麼辦?增加在校時間、增加上課節數可以嗎?不行違反教改旨意、違反課綱。那就......。

  是的,多數先進國家的小學生待在學校時間不長,可能只有半天(主科在校學習、休閒活動課程在社區學習);但在不在校學習的時段,他們的社區能提供充足的學習場所和機會(父母也都儘可能的有一人陪伴學習,無法做到的則參與學校辦理的休閒學習)。然而,我們盲目學樣,縮短了在校時間;殊不知我們社區、家庭之教育學習場所或機會是不足、欠佳的(運動場所、圖書館舍、博物館舍、藝術展演場所、休憩散步...普遍匱乏,學校反而是較能提供該等學習);我們的教育主管機關也發現問題,但卻不願面對問題,而採便宜措施-開設弱勢學生課後輔導、課後托育、攜手計畫、夜光天使...等亡羊補牢的作法。

  個人認為以台灣目前社區、家庭學習場所或機會欠佳的環境下,應檢討增長學生留校時間、增加生活休閒(運動、藝術...)課程和社團時間、減少或整併不須在小學階段學習的科目和議題(放在大學階段),同時增加因增長留校時間所需授課師資(教育部應付擔國民教育教師二分之ㄧ薪資)。如此,可培育國民具有良好之休閒生活能力(目前是看電視、上網、喝酒、唱KTV),免去四處遊蕩、上網咖和減輕學習壓力。不要讓學生無端背負著政治人物的競選諾言、各學術領域的教育資源分贓和某名人「沒有快樂童年」的補償壓力。回歸學童應有的學習本位需求-獲得「生存、生活、生命」之技能、知識和習慣;在上午學習主要課程科目、下午進行休閒藝能和健康運動的學習,使學童能真正擁有健康學習的黃金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