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溝通與注重細節-- 台商致勝的關鍵

福州市台商協會會長 蔡聖

  為拓展家中的照明事業,我是在1990年第一次前往大陸考察投資環境,隨後便在1991年展開設廠工作,到了1994年五月即正式投產了。二十年來在大陸經營事業的歲月裡,我個人認為台商能夠在當地調整適應環境並落地深耕的最大關鍵,乃在於「團隊的建立」,而團隊最主要的元素其實就是「人」。

  加入公司團隊工作的人,都是來自於不同的家庭,每個人的價值觀也都不一樣,如何能讓這些人一起工作、共同驅使去努力同一個目標,「溝通」就變得很重要。透過不斷地溝通、凝聚共識,繼而認同這個團隊,企業文化其實就因此被建立了,同時,大家對於公司的營運目標就能方向一致地去努力達致,不至於方向不一、產生內耗。道理聽來似乎很簡單,然而實際執行起來是困難的,溝通絕對不會一次就可達成,一定是不斷地又不斷地執行,從了解彼此差異、尊重彼此,清楚要改變的方向及習慣是甚麼,等到大家都認同了,便開始去做,隔一陣子則一定要再溝通確認做到的結果是甚麼,然後繼續修改、繼續做,就像品質系統所強調的PDCA:P計畫(Plan)、D執行(Do)、C查核(Check)及A處置(Act),直到養成習慣,所花的時間雖然漫長,但是結果是非常值得的。

  另外一個成功的關鍵就是「品質」,這是做任何事業立足的根本,即使是利基產品( Niche Product),而思考在市場的定位也很重要,一定得用注重細節的態度,將產品做出來,這不僅是追求高品質,也是整體公司經營事業的態度,所以我過去很喜歡與日本做生意,藉著日本客戶的要求,除了可提升自己公司的技術能力,更重要地,是在調整及訓練公司的體質、品質系統、與注重細節的工作態度,這些是基礎,一定打底打好了,公司未來要挑戰任何事情就不難了。

  其實,追求品質還是跟「與人溝通」有關,因為一般人不太可能一開始就都懂得要注重細節、追求品質進步,這也是得靠著不斷地"要求"及"灌輸"進步改善的觀念,讓所有員工都能明白、且養成習慣,這樣去做事情才會對。人的觀念真的很難改,更難形成好的習慣,所以,就要一遍又一遍地去溝通,當人的品質建立起來了,團隊才能夠往前去提升競爭力!

  這些溝通不僅要對既有的員工進行,任何新人進來時,更是要開始溝通,讓他們一開始就養成好的工作習慣。對小孩的教育,現今大致可分為三方面:家庭、學校、及社會,家庭教育因為父母的忙碌或是能力的欠缺,現在能帶給小孩好的身教影響是越來越少了,而學校則多數偏重成績,對道德文明的教養極少,因此莘莘學子出了社會做事,很容易只會受到社會大染缸的影響,不太可能去影響他人或促進社會進步。所以,企業對於這些新人的品質教養就很重要,一開始就溝通引導新人正確的工作與品質的態度,往後一樣用PDCA去確認,這樣他們就會跟上公司進步的腳步。

  不僅如此,當一個新人進入公司時,企業主及主管就有責任幫助新人能夠快速適應新的環境,縮短其適應期。每位新員工進來,我們都會安排三、五人陪他一起去食堂用餐、送溫暖,不要讓新人覺得自己很孤單。剛開始時,老員工也常跟我埋怨或半開玩笑地說我對新人比較好,我便也特別會教育老員工這樣的觀念--teamwork(團隊合作),團隊是在於相互扶持,而不是相互怪罪,新人剛進來當然動作慢、效率不高,但是好好地對待新人,讓他們快速適應、成長,將來還是回饋到工作分攤、效率成長上,只要一開始做到鞏固關心,大家未來都能受惠。同時,透過這些方法,也是在協助公司的精神文明能夠落實在這些新人身上,公司企業文化就得以傳承。

  而這些溝通還有個重要的前提 -「尊重每個人的特質」。每個員工都有其各自的特質,做為主管、企業主的責任就是要去溝通洞察員工的本質是甚麼,這跟企業不斷地需要去洞察市場、了解產品趨勢變化是一樣的道理。工作的特性與員工的特質若能搭配,因才因人適用,不僅讓員工能樂在工作,並且企業營運可事半功倍,所以近年來沿海各地的缺工潮下,我的公司受到的考驗是較小的。員工大多樂於留任,不是因為薪資福利比別的廠商高,而是因為我們重視員工的生涯規劃,多跟員工談天,尊重了解他們想做甚麼、能力進步如何了,而且員工隨著年齡及角色成長,每一階段的需求及想法是不一樣的,所以主管一定要不斷地談、不斷地修正,這還是跟PDCA的運用一樣,這樣才能逐步地幫員工真正做好因才適用的生涯規劃。

  同時,了解員工特質與洞察企業的「美好本質」,也是企業在轉型時的利基所在。全球化的影響,台灣近年來的產業結構有了很大的改變,當兩岸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製造業思索著要何去何從,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本質有哪一些是可以在市場上競爭的,例如,精神文明特色的建立與形成,絕非一朝一夕可做到的,因此,企業轉型若能邁向精緻、加值服務為導向的事業,較易在目前兩岸的差異中致勝,譬如精緻農業、環保綠能、精緻飲食等等事業,而這也是政府現今應該極力盡速去最做的,制定政策、協助創造文創產業的環境,讓台商的美好本質能呈現、利用,這才能讓整體產業加速轉型成功,奠定台灣未來的發展。

  隨著公司的成長、事業的擴大,近年來我也常思考著,如何能將自己的重心從企業經營,逐漸移動多一些到家庭生活品質的提升。年歲已近半百,如果人生的前半場均是在打拼事業,在邁入人生下半場的時刻,我認為是最能夠開始依著自己的志趣來做事情,尤其是可回饋社會責任的事,這是人生價值意義的所在,也是我對於人生未來的規劃。

  最後,我認為人要從「心」來修改自己是最終極的目標。先省思自己,才能找到突破自己的方法,不僅是在工作上的幫助與進步,透過省思自己、對他人寬容的心,才能找到人性的本質,而且,這些本質的自然美好,必須得靠著持續修改自己,才能夠一直擁有。現在很多環境變遷、災難的發生,是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夠修改自己的心,才能突破與預防這些變故的發生,所以,無論做任何事,每個人均要有反省自我,修改過錯、做正確事情的能力,這是永續經營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