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環境保護保護子孫的居住權-刻不容緩

行政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劉政賢

  假日回到新竹縣的芎林故鄉省親,看到下山圳,埤頭旁的九芎溪河邊又蓋了一段新建的鋼筋混凝土提防,高約三公尺煥然一新、垂直聳立,使得以前容易親近的河川,因為堤防的興建,未顧及環境的保護,原本美麗的溪流變的僵硬、危險、又難以親近,這樣的改變我不能接受。不知道其他的人能接受嗎?我們的子孫能接受嗎?

  九芎溪及下山圳是芎林鄉最重要的河川之一,除了灌溉之外,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記得小時候九芎溪的河水清澈見底,河中有很多的魚、蝦、蛤蜊,大家都利用這條溪水洗滌、抓蝦、釣魚、捕魚、游泳甚至飲水;人們的生活很多都仰賴這條溪水。它孕育了許多人小時的回憶;曾幾何時,由於人民逐漸集中到九芎溪旁居住,家庭的廢水也都大量的排放到溪中,以及上游的農牧業廢水排放,造成溪水變的污濁發臭,首先見到的是河中的蛤蜊消失了,再來是河裡原本豐富的溪哥、石斑、鯽魚也不見了,只剩下生命力強健的外來魚種吳郭魚仍能生存;由於河水變髒,加上自來水的方便及洗衣機的普及,人們逐漸離開了這條河流?九芎溪原本的面貌,也因沒有長期良好的規劃及胡亂施工與河流爭地的結果逐漸扭曲、變樣,現在的九芎溪就像是一條供應污水灌溉及工廠家庭廢水排放的大水溝;為了處理雨季時可能氾濫的河水,逐漸高築的兩岸堤防,更隔絕了人民和九芎溪的距離;記得每次選舉競選時,參選人都看到了這各問題,也經常將整治九芎溪成類似日本白川鄉合掌村的環保親水河川,當做重要政見,這個美麗的承諾,隨著時間卻不斷的跳票,也讓許多期待的住民不斷的失望。

  為了保護環境,讓我們擁有一個優質的生存空間,使大家能再一次親近這美麗的溪流,所有的人必須正視河川污染與不當工法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問題,如果一直忽略這樣的問題,相信以後我們或我們的子孫,想要親近河川時,就得要到日本合掌村,屆時會是多麼悲哀啊?為了要保護大自然的環境,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喚起群眾的認知,避免自己成為排放污水的始作俑者,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公共工程施做時借重環境保護施工的專業人才依法施做,才可能做到環境永續維護的目的。

  根據研究,水污染原因,主要的還是家庭、工業排放出來的污、廢水,以及農、畜業所產生的污水和垃圾滲出的污水等。當這些污染源所產生的數量,超過河川所能承受的範圍,便形成水污染,一旦水污染的情形愈來愈嚴重,河水就很難再恢復清澈的原貌了。河川污染的來源,主要約可分為三類:1. 家庭污水-家庭污水包括洗衣排水、廚房用水、衛浴用水...等。雨水原本是乾淨的,直接排放在河川內不會污染水源,但是家庭污水必須經過處理放流,才不會污染河川水質。世界先進國將家庭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做適當處理後,才放流到河川或海洋中。2. 工業廢水-工業釋放的廢水,含有多種毒性化學物質,若未經妥善處理而直接排放至水體,將嚴重的危害環境。目前針對工業廢水所造成的污染,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正全力推動強強事業廢水污染計畫,希望盡快解決工業廢水污染水質的問題。3. 農牧業污染-養豬戶所造成的排泄物亦成水污染主要來源,而其他尚有飼養雞、鴨、鵝、魚牧養牛、羊等造成的污染問題有待解決。

  傳統河川工程,照理說應該是以石塊砌成的擋土牆(古代沒有水泥)優點是石頭與石頭之間的石縫隙間,可讓許多的生物可以獲得棲息地,得到保護,以繁衍下一代小生命而永存,生態達到淵源流傳下去,另一方面就是可以使用天然石頭(石龍)不會造成環境汙染,這是優點 ! 缺憾的則是堅固性較無法永久保固,因為堆砌的石頭如同推積木, 特別容易受到地震的損壞及洪水的沖刷,而且石頭的堆砌也需要有相當的施工經驗才能確保施工品質。

   現在的河川工程,經常大量使用鋼筋水泥建造而成的擋土牆,優點是堅固;缺點則是沒有石頭建造那般的石頭縫隙,可供給生物棲息處使得弱小的物種容易遭受天敵的掠食,衍生食物鏈失衡造成某些物種滅絕;等到生態濱臨絕種的時候,人類想要去復育,勞心勞力?事倍功半,甚至於終究無法復育。

  河川防洪堤防的施工,經常?了增加民眾使用的土地而與大自然爭地,縮減河道截流面積,原有的溢洪區,不斷減少消失,一但大雨來時,洪水自然越過堤防而造成災害;不斷加高堤防的危害,一方面阻絕人們親近河流的機會,另一方面,隨著大自然的反撲,不知誰將承受最後致命的一擊,而終將發生不能彌補的損失。

  台灣地區由於人口稠密,都市化的程度高,水泥叢林的擴張,加上森林砍伐,濫墾、濫植以及工程施工不當,使得涵養雨水的大地無法充分發揮孕育水資源的功能,大雨來時迅速排放至溝渠、溪流的雨水,使得溪水暴漲,帶來災害。若是透過特殊的工法及材料,將無法吸納雨水的水泥地板,改用透水磚的環保施工方式,使得大雨時的雨水可以滲入地下,恢復大地涵養水分的功能,對大地的復育、地下水資源的保護也會有所幫助;希望透過民眾的教育,喚起民眾的覺悟,利用現代的科技、專業知識、材料,以及透過學者、專家、媒體與論的力量,促使我們的政府官員訂定高瞻遠囑的政策、法律,規劃保護環境的計劃,分期執行,恢復河道的面寬及地貌。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重見清淨可近的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