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積極的環保者,但我願意配合

銀興科技執行長 黃清源

  『環保』、『愛護地球』、『綠色生活』、『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及『節能減碳』這幾個名詞,在這幾年不斷地出現在各種媒體,以各種形式來告訴民眾,大家要有環保的概念及綠色的生活習慣。企業也陸續的以環保及節能減碳作為宣傳的訴求,希望客戶因此對自己的企業有好印象或購買該企業的產品。因為潮流如此,各級政府也陸續推出及宣傳環保政策。多年來的宣傳與教育,大部分民眾的環保意識已漸漸形成;對於一般民眾而言,能在生活中方便做環保,心裡也是樂意配合的。但當政策沒有要求民眾配合環保政策或落實執行時,一般人也無所謂了,並不會熱心的要多做甚麼事或到處呼籲,或許這是大多數一般人的正常心態。因此環保政策執行後的維持力顯得非常重要,稍有鬆懈就會功虧一簣。若能加上不斷地修正執行細節來方便民眾,則會有更多民眾的配合。一段時間後能公布執行成果給民眾,那持續力會更好的。

  可我從生活中觀察到部分環保政策的落實度,漸漸地寬鬆而不再堅持了,個人覺得挺可惜的。

  在我家中廚房邊吊了一個大塑膠袋,裡面會塞進許多買東西帶回的塑膠袋,這些是我們家拿來放垃圾的塑膠袋。可是最近發現塑膠袋越來越多,幾乎不會有不夠的問題。於是我心裡跑出了疑惑;幾年前經由政府的政策推廣一段時間後,雖然有部分罵聲,但漸漸地,大家已經習慣出門買東西會自行帶購物袋,忘了帶就跟商家花錢買袋子。可是現在除了知名大賣場及連鎖便利店外,都回復到以前大方給塑膠袋的時代。住在台北市的民眾(如我們家)應該無法拿一般的袋子來裝垃圾的,必須購買台北市的專用垃圾袋。可現在,我住的大樓、我知道的附近幾棟大樓及上班地點的大樓都不要求要使用專用垃圾袋包裝垃圾。因為都已經委託清潔公司處理,住戶到大樓的垃圾放置點集中丟垃圾,然後清潔公司在固定時間來運走,清潔公司不會要求使用專用垃圾袋,至於清潔公司收走垃圾後,如何處理垃圾?我很好奇但沒有去了解,我也是一般的民眾,疑惑但是沒行動。我不知道發生甚麼事?環保政策會漸漸地被突破。正好我們家從2005年到2009年初3年半時間不住在台灣,不知是否政策改變了?加上自己也非天天注意新聞細節,遺漏了政府的某些政策變換的過程?若都不是,真覺得好可惜,因為事情沒有堅持的落實,好的環保生活習慣的環境氛圍就改變了。要再來一次,那可是要更大的勁了。

  由於塑膠袋有時實在太多了,因此我偶爾會拿幾個多的塑膠袋放在車上或者背袋裡,可以在我去買食物回家時,讓店家不用再給我帶回新的塑膠袋,大部份的老闆都會顯露出感激之意,並覺得你很不錯,或者顯出不好意思的表情。我並沒有要別人認為我很了不起或給老闆難堪,因為有時反而怕別人覺得我是裝清高的環保者。因此我才會認為社會氛圍的力量很大,往正面走是需要政策執行者努力維繫的。就如同滾一個大圓石頭上山坡,沒到平台一個段落前,就不繼續使力或鬆懈,石頭很快地就往下滾了。

  垃圾分類是現在還維持不錯的一個政策,大樓裡都會在除了放置一般垃圾的大箱子外,分別依類別:如紙類、寶特瓶、鋁罐、玻璃、保麗龍....放置不同的箱子,方便住戶依類別放置回收物,幾乎大部分的民眾也配合的很好。可是偶而會遇到一些東西,自己覺得應該可以回收,可是並沒有這樣的分類(如:木頭、皮帶、衣服、剪碎的信用卡、壞掉的遙控器..),也沒有其它回收類。就不知道該往哪丟?最後只好隨便決定,或者當一般垃圾。

  生活中還有很多的環保疑惑,如:到百貨公司,現在服務很好,在廁所會有紙巾供民眾在洗完手後使用,一般也會有烘手吹風設備供選用,那到底是用紙巾還是電動烘手設備較環保?較節能減碳?買回外食吃完後的紙餐盒,要用水沖一下再回收嗎?可這會浪費了水資源嗎?有人說買外食自己帶餐盒,可是吃完洗餐盒要用清潔劑及很多的水,比起一個紙餐盒哪種較環保?最近又有資訊說,上大號完的衛生紙直接丟進馬桶沖掉,不要用垃圾袋收集是比較環保的,我們家已經這樣做了,這是真的嗎?是真的話,為何政府環保單位不認真宣導?生活中還有很多環保疑惑,無法一一列舉。

  最近在公司發現大家因為大樓沒有很好的規劃,同事們基本上是不分類,把所有的東西全扔進垃圾筒,因此我要同事準備好兩個大袋子,一個放紙另一個放寶特瓶,公告給同事回收用。為何我只放兩種分類的袋子?因為我不知道若分了很多類後,我們這棟大樓如何處理?會處理嗎?還是就當一般垃圾扔掉了?結果是我們白忙一場。而這兩類是比較方便處理的,最起碼我們能賣錢。

  我要承認我不是特別積極的環保運動者,我不願意犧牲時間去呼籲去行動,只是偶而煩惱的念一念,我只願意輕鬆簡單的配合容易的環保生活。想起一個朋友告訴我的,別想那麼多,別煩惱以後的事,能做就做,做不了就算了,放寬心點。反正人類做的事,人類自己會付出代價的,等到地球反撲大到人類無法承受的苦痛,人們自然會改變習慣。如果地球沒給人類時間改變,人類因此滅絕了,那時的人去煩惱吧。可能有人會指責我這麼消極,不積極的去了解正確的環保生活,不去呼籲,不去影響他人。那就罵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