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臺灣土地資源

裕隆經管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人力暨資產開發部工程師 黃建能
   近期臺灣陸續發生如88水災等重大災害,每遇有大雨、颱風,總是形成土石流與河川潰堤等災害,造成國人身家性命的威脅,歸納主因是土地資源過度開發與使用、任意破壞原有林地,忽略土地使用管制、水土保持、植樹造林工作,造成河川上游森林地失去水土涵養功能,遇雨即產生邊坡不穩定、河川水位暴漲、泥砂 流入河川造成水庫淤積等社會問題。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日益顯著,豪雨、洪水、颱風發生頻繁及強度增強,台灣受影響程度及威脅次數,日益增加。人們長期與天爭地,在脆弱的地形與地質上,做了各類過度開發,自然環境已受了嚴重的損傷,加重了天然災害的威脅與破壞力與生命財產損失程度。過去政府與民眾採取強制性硬體工程的方式,試圖防範及消除災害,並藉以無限制的擷取土地資源,賺取經濟利益。但隨著自然環境損傷加劇,傳統強制作法已難以與自然力量相抗衡,導致災害發生時付出之社會成本已遠超過開發邊際土地所得之經濟利益。

  災害損失加劇乃是自然環境對人為過度開發的反撲與警訊,體認尊重及順應自然的重要性,山區及易發生災害危害地區的的開發行為,應嚴加管理。應該以新思維,尊重及順應自然,避離災害地區,走向環境保育為更有利的經濟選擇,自然環境經由適當的復育及保育,將可為後代累積健全的綠色資本。

  建立國土整體保育政策,限制山區過度開發方是上述災害預防之治本辦法,所以國土整體保育制度的建立刻不容緩,政府已通過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其中包括建立「中央山脈保育軸」計畫,將海拔1,500公尺以上納入國家公園範圍,依法可畫分為生態保護區、特別景觀區、史蹟保存區、遊憩區及一般管制區,嚴格限制開發。相信透過使用管制,經過幾年休養,山林即會恢復水土涵養功能,天然災害的影響程度將會降低。

  台灣的美被世人稱為福爾摩沙,經過幾十年國人的努力,已建立起舉世稱許的經濟實力,除了傲人的經濟發展成就外,這塊孕育經濟奇蹟的土地已因經濟發展而千瘡百孔、傷痕累累,需要民眾的尊敬與愛護去撫平這大地的傷痕,期望國人為自己的生存環境共同努力保育這美麗淨土,保存永續發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資源,是我們這一代不可再推諉的歷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