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需要我們的疼惜與尊重

臺北市南港國小校長 湯昶洪
  「地球村」的概念,在交通的發達、人與人的密切互動,使地理環境疆域的區別越來越淡化,從地球的增溫暖化,不斷顯示「人類」對地球過度的需求,也從而促使人類省思「地球村」的意義。

  在地球對不同人種的對待,也從「野蠻區隔」進展到「共同相處」,但相處之間,因長久隨之而來的文化,仍可看到許多讓人遺憾與不捨之處,是「民族」之優越感,或是「無知」、亦或「不知」,不論是前者、亦或後者,都有賴「教育」不斷的「陶冶」或「輔導」,在人與人之間,不斷的相互「引領」、「學習」,讓世界充滿祥和之氣。

  有見學校課程教育中,在「人」、「事」、「物」或「自然」或「萬物」的認知教育中,不斷強調「尊重」,不就是要人「善待萬物」、「珍惜彼此」與「友善相處」,從近日「順向坡」的探討,提及「大地」之相處,從「死刑廢除」談及「生命之尊重」,總是讓人不斷探詢「生命」的尊嚴與「萬物」的真義,又如:人為炭化的增加、北極熊的消失,也進而引發地球「暖化」現象,種種相互衍生之效益。

   從此,我們無法在置身於「不知」或「無知」,在地球村,對「自然」、「人」、「物」之尊重,不只是「人權」的重視,也不是「大地的反撲」,而是「物種生存」的相生、相替的演變,從「教育」而言,從「小」教育、從「己」出發,是可為的方式,然深入思索,今日種種作為,不就是明日種種因緣,其結果,良善與否,就要我們在歷程中相互的「疼惜」與「尊重」,友善讓「地球村」得以「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