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

國立內埔農工前校長 曾焜宗

  八年前筆者到任的學校就是一個無趣又無期待的學校,加上教職員內部派系對立嚴重性,導致招生不足,曾被形容為全國最嚴重的學校之一。筆者以營造一個讓學生喜歡的學校為目標,設計「內農本色」認證卡的多元智慧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活力和期待,很快的將學校重新打造。其理念與經驗如下文所述。

  著名的數學家、科學哲學家、教育家懷德海(A.N.Whitehead)認為,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激發學生的渴望。渴望去認識、了解、體驗一些新奇的事物,就會有學習的動力,教育的目標就容易達成。

  小時候,渴望著過年過節的來臨,有很多好玩的事,也可以融入在親友溫馨的團聚氣氛裡。譬如:清明掃墓,有紅龜糕可以吃;端午節除了飽嚐有月桃花香的粽子,還會群聚在井邊裝正午的午時水;中秋的月餅不僅讓人垂涎,盒內的包裝飾品是扮家家酒的寶物,雲淡風輕的明月下,洋溢著歡笑和詩情。即使秋季寒冷的落山風吹臨,但那是預告最期盼的春節快來了,反而更有一份迎接新春的喜悅。當然,我們也渴望著長長暑假的來臨,可以去戲水,可以到很多想去的地方。

  渴望就是期待,有了期待,生活就有目標,生命也跟著亮麗起來。

  美國職棒大聯盟,遠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開打,輸贏和我們並不切身。因為有了王建民的參與,就讓我們產生了期待。期待王建民表現好為台灣爭光,無形中也熱情的幫洋基隊加油,「中華洋基」於焉誕生。明明一般的比賽只看輸贏,偏偏主辦單位提供了很多數據,要觀眾去期待球員是否創新了自己或大會的紀錄。於是,原本可能是很冗長無趣的球賽,因為有了多方面的期待,不僅過程變得高潮迭起,大家還意猶未盡的期待下一場比賽。

   一個有理想、有願景的學校,就是要常讓師生充滿期待。期待去學習新的事物,期待在比賽和活動中一展身手。好奇、試探與表現原是人的本能,卻常在無趣的學習環境中萎縮了。

   我有一位學生,升上高三才從自然組轉到社會祖。一接觸到他喜歡的歷史問題,常不滿意課本僅有的資訊。為了滿足那一份渴望,每天浸淫在圖書館埋頭查詢,反把考試拋之腦後。結果,以極優異的成績考上台大法律系。另有一位學生,對數學平常考常應付了事,一聽我說「以後上數學的新單元之前要先考試,以訓練同學自我學習和挑戰的能力」他的興趣就來了,把解題當作挑戰,數學考高分成家常便飯,對上課充滿期待,也因此成為大學數學系的高材生。興趣與挑戰,是學習的原動力,是成功的墊腳石。學生的成功,就是老師最大的期待。

   內埔農工「內農本色」認證卡的設計,就是要激發學生對教室外的挑戰與學習渴望,難度逐漸加深,行程逐漸加遠。於是,一年級時到隘寮溪溯溪、二年級到部落參訪、三年級才有機會登上白賓山;一年級到鄰近的賽嘉樂園露營、二年級在校內舉辦成長營、三年級才能遠征到墾丁去勁歌熱舞。懷著這樣的期待,內農學生快樂的走過這三年,喜歡學校、認同老師所教的一切,成就了課業與技能等各項成績,也讓學校不斷展現新氣象。隨著「德文咖啡」的研發成功,「產學合作」下的願景,是內農師生與原住民共同的新期待。學校的欣欣向榮,就是校長最大的期待。 由於社會的變遷、價值觀念的混淆,現在的青少年似乎失去了很多的期待,常散發出乏味的生活訊息。由於課業壓力大、學校又未能營造出一個讓學生期待的校園生活,上學當然是被動的,異常行為也就時有所聞。

   所以無論是家庭、學校或整個國家,營造一個受大家期待的目標和生活,自然會帶來健康、快樂的人生,造就一個廣受人民信賴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