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元智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課外活動組組長/博士生 陳新霖
  筆者在實際從事家庭問題輔導的過程中,會發現有些家庭的氣氛是那麼的和諧、親密,但是有些家庭的氣氛卻是那麼疏離、緊張甚至於充滿衝突,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筆者認為家長與子女能否「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重要的關鍵。以下謹就親子關係的發源與重要性,來探討何種親子關係是良好的親子關係,以及培養良好親子關係的技巧。

一、 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1.依附(戀)關係發展的關鍵:

  依據發展心理學的理論分析,「依附關係」是指嬰兒從出生開始,與其主要照顧者(通常是指父母親)所形成的一種情感連結狀態,透過此種情感連結,嬰兒會與主要照顧者培養出信任、安全的感覺,主要照顧者也可以藉由「依附關係」,讓嬰兒感受到愛與溫暖。但是如何能形成良好的依附關係呢?這都有賴於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2.影響嬰幼兒身心發展:

  好的親子關係,可以讓嬰幼兒在最安全與最溫暖的生活環境中成長,如果親子關係不佳,就像許多兒童受到虐待一般,兒童想要順利成長,恐怕都是一件困難的任務,更遑論如何讓這些嬰幼兒有好的身心發展。

  3.影響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

  家庭是社會系統中最小的單位,因此親子關係也可以說是人類自出生以來最早的一種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發展的過程,如果讓嬰幼兒感受到正向、安全的親子關係,將來孩子成長之後,通常也能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二、良好親子關係的特性

  1.親密性高:好的親子關係,親子之間必定是無隔閡,親密性高,能互相任與依靠的。

  2.具有彈性:親子關係需依據不同場合、不同情境或不同事件,而有不同的因應方式,如果親子相處的模式是一成不變的,此種親子關係並非良好的親子關係。

  3.關係能持久:有些家長十分情緒化,管教子女缺乏同一標準,雖然有時候讓孩子感受到十分溫暖,但是有時候當家長面對一些生活壓力時,卻又會以嚴苛的方式來管教孩子,這種不穩定的親子關係都是不好的。

  4.視孩子為獨立個體:許多家長雖然十分疼愛孩子,但是本身並未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而是將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都該聽父母的話行事,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獨立的思想與處事方式,雖然我們要教導孩子往正面的方向前進,但是家長鷹抱持引導孩子而非命令孩子的態度。

  5.重視個別差異: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思考模式,因此好的親子關係應是能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基本特性,並有不同的相處方式。

  6.具有良好互動技巧:好的親子關係,其家長一定會主動充實親職教育常識,了解有效教養子女的技巧,因此也才能與孩子培養良好的互動關係。

三、如何培養良好親子關係

  1.越早越小,培養越好:親子關係的培養,並非限定在嬰幼兒時期,就連懷孕時期,準父母給與胎兒的胎教,就是親子關係培養的開始,如果等到孩子長大了,才想要開始培養親子關係,通常都會事倍功半。

  2.多給孩子刺激與反應:培養親子關係最主要的媒介就是「溝通與互動」,因此不論身為家長的您有多忙碌,多聽聽孩子的聲音,並給與孩子適時的反應與鼓勵,才是培養良好親子關係之道。

  3.滿足孩子的需求:無論是孩子的生理或心理需求,如果未能獲得滿足,要想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都是緣木求魚,因此家長也應了解孩子的需要,讓孩子的生理與心理不虞匱乏,才能進一步發展良好的親子關係。

  4.無條件的愛與接納:家長教養孩子,不應視為自己的投資,而是應該無條件的付出關心與愛。

  5.同理心:家長應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凡事切莫完全以大人的角度來處理事情,因為許多親子代溝的發生,都歸因於家長不願替孩子多想想,只相信自己的看法,但是這種看法常常會有所偏頗。

  6.讓孩子學習做家事:家長雖然要讓孩子感受到溫暖與愛,但是筆者卻不同意溺愛孩子,筆者建議為人家長從小培養孩子做家事的習慣,讓孩子學習付出,孩子反而能養成感恩的習慣。

  7.公平對待每個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思考模式,家長不但都應該給與尊重,更應公平對待每個孩子,如此不但能避免引起手足的爭議,也能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