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風暴期的孩子?談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之道

元智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課外活動組組長/博士生 陳新霖

一、 前言

  最近陸續聽到一些家長談論與家中的青少年子女溝通不良,甚至於雙方互相懷疑、互不諒解的情形。例如一位媽媽抱怨讀國中的女兒最近迷上網路世界,很擔心女兒會結交網友,但是女兒又不願告知實情,令身為人母者既擔心又氣憤;另外也有家長因為子女交友、生活習慣或是其他問題,導致親子雙方溝通不良,最後竟然一氣之下將孩子趕出家門。走筆於此,筆者不禁為這種親子關係捏一把冷汗,因為許多親子溝通障礙,往往來自於雙方的不了解,以及缺乏適當的溝通技巧與管道,才會導致親子之間產生莫大的鴻溝,甚至於形成互相敵對的狀況。究竟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其行為特質為何?家長又該如何面對青少年子女?以及許多家長在與青少年子女相處時,經常容易發生的溝通障礙,都會在下文中一一介紹。

二、 青春期青少年的行為特質

  青春期的孩子,一般人又稱為「處於風暴期的狂飆少年」,為什麼如此說呢?主要是由於青春期的孩子是人的一生中生理發展最快速、心理及情緒轉折最劇烈的階段,當父母親對於子女的印象還停留於乖巧、順從、聽話以及喜歡粘著父母親時,殊不知孩子卻快速步入渴求獨立、有自己思考模式、自主性強以及生理快速發展的階段,不過家長面對孩子的變化,懂得由孩子身心發展的角度來觀察者不多,反而多數家長認為孩子太叛逆、不聽話.....,其實很可能是為人父母者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心理特質之故。一般而言,青春期孩子容易出現的行為特質有:

(一)對於異性以及「性知識」好奇

   由於生理發展迅速,身高與體重快速成長,再加上第二性徵出現,所以會對異性產生好奇,甚至於對於「性」充滿興趣。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會有追求異性,甚至於偷嚐禁果的衝動。

(二)追求獨立、自主以及自我認同

   此階段的孩子覺得自己的身高與體重與父母親已經不分軒輊,因此急於長大的心態,使得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希望脫離父母親,來證明自己已經是大人了的心態。例如學抽煙、喝酒、與異性交往、看A片,甚至於從事性行為,因為孩子認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亦即他們希望透過反對父母的命令與要求,甚至於故意與父母背道而馳,來證明他們在身體與心理上已經能脫離父母而獨立。因此國小階段的孩子可能很喜歡跟著父母參加各項喜慶宴會,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卻認為與父母共同出席宴會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三)注重同儕與友伴

   據一項統計數據可知,青少年的重要他人依序為:同儕、父母、兄弟姊妹,最後才是老師,亦即他們往往將同儕友伴視為最重要的他人,希望獲得同儕的接納與尊重,而且也會毫不保留地為朋友犧牲,因此關心朋友、對朋友講義氣與信用是很重要的事情。相較於青春期之前,孩子們總是將父母與師長列為最重要的人看待,實在有很大的差異。

(四)追求新奇與流行的事物

   只要是目前正在流行的人、事、物,青少年都會希望自己能有機會了解與參與。因此台灣的歌友會、影友會,都可見到大批青少年瘋狂追隨的身影,甚至於一波波的哈日風,也是以青少年為主要流行對象。另外他們也會認為父母的思想觀念太保守、太陳舊甚至於很無聊,因此青春期的孩子開始越來越不喜歡與父母溝通,也不喜歡聽父母的話,甚至於經常頂撞父母。

(五)注重外表,自尊心強

   青春期的孩子很喜歡比炫、比酷甚至於比ㄅ一ㄤˋ,當然也更在意自己的外貌,因此家長可以看到孩子們為了臉上突然冒出的一顆青春痘而尖叫不已,也會為了自己的頭髮長短,甚至於染髮與否,與師長爭吵不已,當然他們也很喜歡在自己的服飾上動腦筋,因為他們認為能引起別人的注意,就是最得意的事情。另外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很強,他們無法忍受當眾出糗,如果某一件事情讓他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他一定會怨恨不已。

三、 父母與青春期孩子相處容易出現的障礙以及因應之道

  以上所述青少年之行為特質,或許有些家長並未在其青春期的子女身上發現到,但是這並不代表孩子沒有這種情形,而是該檢討家長是否有認真了解孩子的內在世界,或是因為孩子被升學壓力壓的喘不過氣來,暫時壓抑住這些行為特質。但是面對風暴期孩子捉摸不定的個性,親子之間的衝突卻時有所聞,以下希望針對親子關係容易出現的障礙,以及該如何因應,進行分析與探討:

(一)子女交友問題

  ※障礙:

   青春期的孩子由於生理的成熟,對於異性已經產生興趣,再加上此階段的青少年特別重視同儕互動,因此他們重視朋友,或是喜歡結交異性朋友的程度,遠大於唸書或與家長溝通,因此家長常常感到不解,擔心孩子們會因為交朋友而耽誤課業,進而百般限制或阻撓孩子結交朋友,最後總是造成親子之間的衝突,使得家庭氣氛緊張,甚至於造成孩子對於家庭與父母親的不滿,如果家長未適當處理,結果往往會將孩子與同儕之間的關係推向更親密之境地。

  ※因應策略:

   家長在面對孩子交友的問題時,不要一昧禁止孩子交朋友,特別是在尚未了解全盤狀況之前,不要立刻否定孩子的朋友,因為此階段孩子容易將自己與朋友合為一體,如果家長直接批評孩子的友人,孩子會覺得家長是針對他、批評他,因此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將友人帶回家玩,甚至於主動了解孩子交友的狀況,並提供孩子相關意見做參考。至於孩子結交異性朋友問題,家長可以先了解孩子的交友動機,並將此階段交異性朋友的利弊得失分析給孩子了解,如果孩子最後仍然執意交異性朋友,則教導孩子如何自我保護,以及避免傷害他人,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二)性教育問題

  ※障礙:

   由於青春期的孩子生理變化太快速,但是心理成熟度又明顯不足,因此往往對於「性」覺得既神秘又感興趣,但是中國社會是一個比較保守的社會(即使快要邁向二十一世紀),要父母與青春期的子女談論性問題,實在有困難,因為多數父母都會以命令的口氣,要求孩子「只要乖乖唸書,其他什麼都不要管,將來長大就知道了...」在得不到適當的解釋之下,孩子們只好往同儕去發展,因此許多父母連子女偷嚐禁果還不自知,就算不小心懷孕了,這些青少年也有辦法弄到RU486,或是尋找秘醫墮胎。當父母成為最後一個知道真相的人的時候,親子關係的破裂也是可以預期的。

  ※因應策略:

   青少年對於性的好奇,如同其生理發展一般,是擋不住的過程,因此為人父母除了在子女幼兒階段起,就應實施性教育之外,面對青春期的子女,更應教導孩子自我保護、尊重自己以及他人的身體,甚至於兩性平等教育以及避孕措施等。因為與其讓孩子接觸不正當或不健康的性知識,不如家長親自告知孩子正確的性知識。另外如果孩子不慎偷嚐禁果,或是珠胎暗結時,家長應抱持關心以及協助解決問題的心情來面對子女,否則孩子很容易私下尋求不安全又不正確的解決方式。

(三)親子觀念不一致

  ※障礙:

   在資訊傳播快速的今天,孩子所接觸到的訊息,有時候比父母親更快更新,而且觀念也一直在變,如果父母親仍舊以過去自己青少年時期的經驗,來面對現在的孩子,很可能會發生溝通上的鴻溝。例如過去如果將頭髮染成金黃色,會被父母或師長視為離經叛道之人,但是現代社會染髮者比比皆是,甚至於不乏高社會經歷地位者,因此如果父母仍然強烈反對孩子染髮的行為,而不去了解孩子染髮的原因,親子關係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因應策略:

   為了避免親子觀念不一致,處事態度不同,使得雙方面互不了解心事,最重要是避免親子之間相處規則的僵化。例如雖然孩子過去很乖巧、順從以及聽話,但是現在卻會尋求獨立自主,或是挑戰父母的觀念,此時家長千萬不要一昧視孩子為大逆不道,應該用一顆彈性的心,溝通親子之間觀念上的距離;父母也不要處處要求孩子一定要乖乖聽話,要能容許孩子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另外親子關係有時候可以適時轉化為朋友之間的關係,讓孩子把父母當作可以商量或傾訴的朋友,如此將會減少孩子因為無法獲得父母支持,而到外界隨意尋求協助的狀況。

四、結語

  不論社會變遷如何迅速,親子關係仍是社會系統中最重要且最早發展的一環,家長應該要跟得上時代的腳步,特別是平時應多花時間了解孩子,讓孩子願意與你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其實雖然青春期的孩子普遍希望尋求自我獨立與自我認同,不過卻是有心而無力,因此仍然需要家長給予關愛與支持,只是身為家長者應該更有彈性來面對孩子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