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改變

桃園縣育達高中 專任教師  趙憶珊

  世間人為何不快樂,我想唯一合理的解釋,恐怕是關心自己太多,而原諒別人太少吧!人常常不想改變已經在手上的權力和財力,輕忽負責任的重要,總想以錢來衡量實質的意義,也不想負起太多道德仁義的事,這就是身為現代人的悲哀!

  其實人生本是一連串的變化到適應所得的結果,只是人在過程中,不知不覺有所困惑,因不了解改變的方向及原則,所以如果有善知識,善念頭就能勇往直前,不受迷惑。也就是要意正心誠就能循規而行,簡單的說就是人人堅守本分,也就是孔子所言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否則一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亂象就會顯現。

  然而人治、法治的社會必見亂象,如何改變人類的思維,增長自我反省的能力,做彌補的動作,甚至有防患未然的方法,讓人能在求新求變中尋求一個中庸的心靈寄託,並積極面對事情處理,恐怕才是在本世紀的當務之急!

  首先人人要捨棄不勞而獲的心,常常身體力行從汗水中體恤他人的辛苦,知道一身的健全,是要感謝許多不知名的人氏,如醫生、老師、朋友、路人甲、乙等等,所以古人才說要謝天,這才是為人處世的基礎教育。

  第二是要培養寬廣的心,凡事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也就 是— 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以同理心代替責罰,少一些自我,多一些理性,如同古人所說︰「江海下百川,虛心納下」的道理。一個民主社會本是我為人人,人人才為我,吃ㄧ點點小虧,多一點點快樂,享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心,則良善的改變,將使人心更趨誠摯。

  三要框中有寬,寬中有框。就是人人在謹守大原則下也要依人、事、地不同,作一種自我的身心調整,因時代不同,價值觀不同,老人家不必守著古禮不放,而年輕人亦不可動不動就說要改變。其實彼此要退一步,再想想,年輕人該有的行為如孝順本該具備,但不可流於愚孝,愛本要分等級,不可不小心,誠信是做人基本,要真切守住。而老人家也不要倚老賣老,不要常常以過去經驗告知年輕人該如何面對未來世界,要常常閱讀新知再加上經驗,才算是一位優秀的引航人。總之;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人人要相互尊重、扶持,要能得理饒人,則寬框就可得宜發揮。

  最後一點是人人要有天天歸零的心,也就是回到「初心、初念」,凡事不貪求,不苛求,發自本体的善念,世界人本該具備世界觀,要有大智若愚的謙卑心腸,要天天求知、求進步,永保一顆赤子心,則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才能重整過去的經驗,加上理性的認知,就可成就生活上的新契機,使人類走向一個宏觀的大器中!

總之;人人要「盡力而為」,不可找藉口墮落,要把握時時刻刻,完成自我的任務,使生命的常數得以延續得以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