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老人就是尊重自己

富酆建設有限公司/財務經理 黃讌珺

  依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滿65歲稱為老人,據聯合國定義,老年人口達總人口7%時,即是邁入高齡化社會。台灣在1993年己邁入高齡化社會7%的門檻,爾後,年老化數字不斷上升,據行政院經建會所做的人口推估,2007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比率己達10.2%,2026年將超過10.6%,預估人口老化速度僅次日本,為全球第二。

  人口高齡化」是全球共同擔憂的話題,台灣的家庭結構因為工商社會高度發達,以及社會生活型態的改變致使人口結構亦跟著變化。年齡結構由金字塔型快速趨向於保齡球瓶形狀,加上單身人口及晚婚人口增加,還有生育子女數的減少下,逐漸步向高齡化的社會。

  面對高齡化社會所帶來的衝擊,不少先進國家提出高齡社會的因應措施。例如:日本在1986年提出「長壽社會對策大綱」,1995年又訂頒「高齡社會對策基本法」;英國也提出「盎格魯-法蘭西聲明」、「老人教育憲章」;美國陸續頒布「禁止歧視老人法案」、「綜合就業訓練」、「志願服務法」等。

  目前我國政府在推動老人相關政策法令時,較偏向以社會福利觀點,例如:1997年立法通過「老人福利法」、2000年推動「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2006年推廣「大温暖社會福利套案」、預計2010年送行政院的「長照服務網計劃」,期於2012年完成立法,希望透過全民保險的方式,照顧需要長期照護者,此案若成功至少40萬家庭受惠。衛生署長楊志良指出目前長照法除了財源外,另一挑戰在於服務輸送體系,誰來評估照護需求,提供服務,把關照護品質、及外籍看護是否列入長照體系等,雖然亟待解決的問題甚多,但為了要建構一個良好的福利政策,使得老人健康有相對的保障,這也是對人權保障本質與理想的落實。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高齡相關產業亦受到相當的關注。例如:銀髮族的手機不需要太多功能,只要三五個「簡單」功能即可滿足老人們的需求,這點值得電信業者開發。馬階醫院內科自2008年起決定,只要醫院收受75歲以上的住院病患,即成立專屬團隊「各科醫師會一起查房,要用藥、要開刀也一起開會決定,整合各自的專業」。由於治療效果良好醫院考慮進一步把銀髮病患入院程序加以標準化,還有發展成專案研究的構想,這經驗值得各醫院仿傚。

  但遺憾的是前立委沈富雄所參加的健身中心通知他「因超過七十歲,約滿不再續約」,讓他大為不滿,認為歧視長者。日本為了幫助高齡族維持身體健康,逐於老人居多的社區開設公立「十坪健身房」,並推出私立健康俱樂部學費減額優惠措施,來鼓勵老人運動保健。反觀台灣卻歧視老人運動權,年齡未必是問題,問題出在體能。銀髮族在運動前,應有專業的運動教練做體適能檢測,評估體能狀況以確保安全。不分年齡的健身俱樂部,已無法滿足老年社會的需求,如何確保健身中心人員的專業服務品質,專業證照制度的擬定與實施,己勢在必行。

  從人口老化的過程看來,老年人必須面臨和適應的問題包括生理、心智、心靈等三個方面,這需要家人從旁協助與支持。
  生理:老化並非一定產生疾病,但會導致身體功能逐漸衰退,甚而影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降低,例如:開始忘東忘西、開過的瓦斯、水龍頭常忘了關,也容易罹患各種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臟疾病等,這時家人要多注意老人飲食是否均衡、規律的生活作息、保持適當的運動。
  心智:由於生理功能的退化,易產生知覺的混亂,無法表逹內心狀況和實際的需求、情緒不穩定和思維障礙等。例如容易動怒、疑神疑鬼、感覺有人跟蹤、懷疑別人要謀害他..等。此時家人可常買小禮物孝敬老人家,充作”心理治療”使他覺得自己被尊敬。
  心靈:容易產生寂寞、孤獨、憂傷、依賴及害怕死亡等問題,尤其是獨居或配偶死亡者應多關懷避免憂鬱症的傷害。與父母分居的子女可每天和父母通話,讓老人家感覺有人關心他。多鼓勵老人參加長青學苑進修,參與志工活動,藉由活動的參與來維持與他人的社會關係,勸慰培養良好的宗教信仰,以追求生命的意義。以上的被需要感和社會參與是高齡者維持生命的重要因素。

  人都會老,但我們的教育從未教我們如何迎接老年,當老人因為身心衰老及缺乏完善的支持系統,使得在老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不斷的延伸,期望政府透過長照計劃及老人保健運動計劃的雙輪帶動,以落實保障老人能有安享天年的環境。老人,其實要的不多,家人應真誠的關心,多一點的陪伴,並運用肢體、眼神、微笑,來增進彼此間的觸動,用我們的關懷來融化他們面對週遭環境的種種不安,為他們營造能夠真正老有所終,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社會。如此的尊重老人,就是尊重自己,讓我們攜手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