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台灣目前廢棄物處理現況的看法

屏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學生/教授 翁菁悅/黃武章
   台灣過去幾十年來,隨著經濟的成長,造成垃圾量不斷地增加,其成長率高達五到七%,而垃圾掩埋場也因此不斷地增加,但是,因為會有臭味及滲漏水...等問題產生,會危害附近生態,為了改善其問題,所以綠化並復育其生態,而又興建了許多焚化爐,在台灣已建設了21座焚化爐,其密度高居世界之冠,近幾年來,因垃圾分類的實施,其垃圾成長率已降低許多。
   垃圾可分為一般廢棄物及事業廢棄物,一般垃圾處理率從1989年的60.17%上升至2008年的99.99%,而垃圾回收率從2004年的24.01%上升到2008年的41.96%,其中廚餘回收再利用率佔9.17%,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率佔0.59%,廚餘因為含水量高且熱值低,不適合焚化,也不適合掩埋,因為會有臭味及滲漏水產生的問題,所以,以分類回收再利用為最佳處理辦法.2006年,全國實施垃圾分類,其中廚餘回收量較未實施前平均增加90.35%,由以上可看出,廚餘雖回收量高,但回收再利用率低,所以必須提高其回收再利用率,可將食用油回收率提高,轉換有機肥料給豬吃及使用牛、豬、雞糞、蔬果等堆肥化,來種植植物或蔬果等,才不會浪費其回收來的量。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率也極低,可將回收來的巨大垃圾修繕過後,透過二手拍賣給需要的人,也可拆解及破碎後,做為再生資材,避免過度浪費資源。
  而近十年來,電子廢棄物的問題也逐漸增高,因其不易清除、處理且含長期不易腐化及有害物質之成分,所以必須回收及處理,1997年,公告回收廢電子電器物品並結合社區民眾、回收商、地方政府及回收基金等四合一回收系統,來執行回收工作,其中50%以上能妥善回收,比世界平均的15%到30%,還要高出許多。
雖然近幾年來的回收率很高,但要達到零廢棄的社會,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必須做更有效的再利用法,並提高其利用率,來處理廢棄物,但其根本為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像是減少產品的包裝...等,還有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像是東西沒用完就丟棄...等,因地球的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絕,並且宣導人民要有這方面的知識,像是用不到的東西,可以二手拍賣...等,才不會因廢棄物產生的污染,像是土壤、水、空氣...等,而影響到人類、動植物的健康及破壞我們每天生活的環境,使我們能有美麗、舒適、無污染的環境,並讓這個地球能永續存活下去,而供給我們的後代子孫能生生不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