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情 世界觀

中正國小教師 徐翠玲

  當前世界潮流的教育趨勢是多元化與國際化,我們的教育內容與過程也必須隨著時代的演變注入新的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如何培養出兒童愛鄉愛土情懷,拓展國際視野,進而追求世界觀的教育理念更顯其重要性。

  過去由於學校教育較忽視國際化育本土化,學生對於這個部份的學習也是興趣缺缺及被動,自然而然學習的效果也成效不彰。幸好,近年來教育部逐漸重視這個部分的重要性,積極推動文化多元性及地球村的概念,希望幫助學生建立不同文化的同理心,進而培養求正義公平的世界公民胸懷。

  身為教師的我們,要如何引導學生充實這方面的知能呢?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方面,可利用不同情境,教導學生瞭解每個國家文化的差異,也可透過影片的欣賞、實物的接觸,讓學生觀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族群的人要如何與他們溝通,藉著身歷其境產生一種"感同身受"的學習。

  至於學生要如何做,才能達到有國際觀的能力呢?我認為也須具備下列幾點:
一: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思考判斷文化的差異性。
二:珍惜鄉土文化資產,認識鄉土是整個地球村的一部份,世界已成為國際村。
三:尊重與自己文化不同的人。
四:多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多接觸不同族群的人們,以開拓自己的視野,擴大自 己的胸懷。
五:培養維護地球生態體系平衡的認知與責任感。

  林玉體教授曾指出,在教育上本土化是個起點,國際觀是完成階段。學生瞭解與認同鄉土藝術文化,涵養自尊自重的健全人格,也培養尊重他人鄉土、各族群互相尊重與學習的情懷,從凝聚民族文化的情感中,擴大氣度與胸襟,產生對全世界和人類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