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是教育的第一步

臺北市士林國小校長 邱錦興

  日前,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改變從自己做起」的文章,讓我內心激盪不已,特摘述如下與大家分享:「李家國三的孩子常無故翹課,老師來電關切,李太太陪不是後,即與先生在電話中爭論,待先生返抵家門,衝突正式引爆。」作者以此常見於各個家庭的場景作引子,接著闡釋「家中成員面對壓力時,各有各的回應模式。有人在衝突情境中會不斷指責對方的過錯;有人卻會反省自責,怪自己不夠好或把事情弄糟了;有人則滔滔不絕的講道理,企圖說服他人;另外有人甚至會瞎扯,以迴避壓力。」「在實務經驗中發現,多數夫妻默許婚姻關係冷淡,兩人卻在『親子教養』主題上展開戰場。對他們而言,在親子主題上爭辯,總比在婚姻關係中爭執來得安全。於是,孩子變成了家庭問題的代罪羔羊。」「在孩子出現反常行為時,父母往往期望子女能即刻改進。事實上,青少年在家中可能是最不想改變的人,他並不認為自己是問題的核心,反而認為最該改變的是父母。」作者最後呼籲:「家中成員每人關係均是緊密連結的,當我們期盼某位家人改變前,不妨找個機會靜下來捫心自問:『我可以先做些什麼改變,以帶動對方調整呢?』改變自己,往往比改變他人容易些。」

  在學校或家庭中,我們常以「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我是為你好!」來訓誡孩子,想將自己的價值與好惡,要孩子全盤接收;甚而將自己的未竟之志,要孩子替你實現,忽略了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漠視他的興趣、性向與見解,因此,親子關係的疏離,甚而親子衝突就不可免。會開車的人都知道,那段學習開車的日子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期待的是想早點學會開車,天寬地闊任我馳騁;害怕的是教練凶惡的態度令人害怕。我們也知道:教練就像我們對孩子一般,認為開車攸關自己與他人的安全,不容有絲毫的閃失,他的凶也是為我好。但是這樣嚴厲的態度,卻讓大家無法接受。何以我們在面對孩子時,卻仍以教練教我們開車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呢?

  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就在於人會思考、會創造,懂得利用前人的智慧,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轍,因此,雖歷經千萬年之演化,人類的文明卻越來越昌明。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因為老人擁有太多寶貴的生活經驗,這些經驗有些是書上見不到的,因此老人是我們生活中的活字典,也是我們的生活導師。但是,如果老人是固執、霸道、凶惡的,那就不可愛、不可敬了,師長、父母又何嘗不是如此?「人之相交,貴在知心。」與朋友交往若能做到推心置腹、無話不談的境界是幸福的,但知己朋友的形成,除了志趣相投外,尊重、包容與關懷更是不可或缺的。對朋友如此,對待學生、子女亦應如此。因此,作者在文中呼籲天下的父母放下身段,先改變自己。我因心有所感,特摘錄重點與大家分享,並以「尊重孩子是教育的第一步」與您共勉,願在往後的歲月中,讓我們有一些省思與啟發,進而為我們的親子關係加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尊重關懷與幸福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