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面對的真相

翰林出版公司編輯 社會領域編輯群

   美國前副總統艾爾‧高爾(Al Gore)在2000年總統大選敗選後重新調整生活方向。為了要讓各地人民了解全球暖化問題及其嚴重性,他開始在世界各地進行巡迴演講。在一場場以幻燈片輔助的演講中,高爾同時引用令人驚訝的事實數據,講求正確與真實,竭盡所能的向聽眾說明地球正面臨了「全球性的緊急狀況」。而由導演戴維斯‧古根漢(Davis Guggenheim)所執導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便是記錄了高爾在世界各地的全球暖化巡迴演講,此片榮獲了2007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高爾希望能夠藉由他個人的努力疾呼,讓大家了解全球暖化的嚴重性,為拯救地球盡一份心力,阻止世人走向自我毀滅。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  2007年12月3日起在峇里島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共有近190個國家參加。由於全球暖化問題愈來愈嚴重,加上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將於2012年失效(此議定書的內容為各國到2012年以前的減碳目標,希望多數國家不要再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此次會議最主要的議題,便是協商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訂定新的對抗氣候變遷公約,勾勒出新的國際氣候變遷公約藍圖;但由於各國意見不一,所以在會議結束後仍未有具體的結論。   北極冰山減少,浮冰快速融化,已嚴重威脅到北極熊的生存,未來牠們可能會面臨絕種的危機。雖然北極離臺灣很遙遠,但是暖化的影響卻是會遍及全球。臺灣雖然不是京都議定書的締約國,但也不能置身事外。從1990至2005年之間,臺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增加了130%,遠超過一般開發中的國家。雖然無法人人都像高爾一樣巡迴世界演講,但是對於減緩全球暖化的現象及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卻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例如:家中改用省電燈具,其耗電量只有傳統燈泡的1/4,如果每人一天省一度電,則臺灣一年便可減少84億度電,等於減少了58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除此,少開冷氣、減少乾衣機的使用、回收資源、少開車等,也都是日常生活中容易做到的減碳行為。減碳就是這麼容易,一個小小的動作卻有大的影響。愛護地球,你我一個都不能少。

  由於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多的前三名國家分別為中國、美國和印尼,但當年的京都議定書裡並沒有規範中國、印尼這兩個發展中國家,而美國則是拒絕簽署這份議定書。隨著全球暖化問題日益惡化,因此,訂定新的公約已是刻不容緩的事。為什麼美國會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呢?經濟發展是否一定會影響環境呢?如果經濟發展和環保發生衝突,你會選擇發展經濟?還是會為了人類與其他生物的生存而選擇保護環境?或者你有更好的方法,讓這兩者既可各自發展卻不會相互牴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