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字中的「人」談尊重

嘉義市立興安國小/校長 李舜隆

  漢字的「人」充滿「尊重」的內涵。

  最早甲骨文中的「人」(如圖1)字造型,像真的一個人,但是人的姿態多變,我們會想為何倉頡造字,僅取這個姿態的造型,其實有一個「尊重」的內涵在裡面:左邊的比筆劃跟上邊的筆畫是一起寫的,也就是人的手和頭是一筆劃完成,這大概還不稀奇,重點在身體微彎和腰部以下到腳的右邊的那個筆劃,搭配起來,可以發現這個甲骨文的「人」字很像一個人伸著手,抬頭看著對方,身體微彎,腳站直的在跟他人打躬作揖,字給人的感覺是相當的謙恭有禮。

圖1

  到了小篆中的「人」(如圖2),左邊那畫單獨手部造型的線條先寫,再寫頭、身體、腳部造型的線條,以兩個線條表示一個人字;除了造型的不同之外,意義略有豐富,守伸得更長,頭仍抬起,身體更彎,穿衣服的長袍彎灣的後擺蓋住了腳,這個字的造型讓人更「謙虛」,對他人更「尊重」了。

圖2

  一直到隸書(如圖3)、楷書(如圖4)「人」字造型,也產生了改變,但是已經不容易去發現甲骨文與篆書中謙虛與尊重的內涵,只是作為書寫方便與表情達意的工具。頭部與手部筆劃一起寫,身體與腳一起寫,但以看不出人字「象形」的造型了。

圖3圖4

  依此看來,中國古人造字有其深邃的內涵,只是我們不去注意,真可謂是一字一道,細細體察,方才知「道」。而「人」字這個道就是一種謙虛,與對他人與萬事萬物的「尊重」。值此2010年聯合國世界公民人權高峰會的期間,希望能以此文章,想想中國老祖宗的智慧,汲古潤今,喚醒人們對「人」的尊重,重視「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