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付出的代價

桃園幼獅工業區服務中心服務員 鄭惠文

  作家張曉風下跪求馬總統不要拆了台北市的最後一片肺葉!『政府沒資格掠奪「南港202兵工廠的綠地」請留下台北市的肺葉!』讓人不僅省思:要發展、要進步,一定要開發建設嗎?

  58年以前台灣是個農業社會,那時沒有高速公路,路上可以見到走路的路人、駕著小牛車的農民,及挑著菜要去市場賣的婦人,那時候車很少;祖父、祖母遺留一些田產,所以每到寒暑假,我們都要幫忙插秧、收割、曬稻榖,農暇之時捉蟲、烤蕃薯、玩遊戲,晚上田裡、竹林邊,總有數不清的螢火蟲,抓一些放在塑膠袋子裡,我可以不睡覺,看它一整夜,晚上還有許許多多的蟲叫,四週都是稻田,微風吹過,聞到那大自然的香味,一整夜好像交響樂,讓我很幸福的入睡。

  60年代看見竹林被砍掉了,整片農地被徵收,成為工業區、商業區,逐漸由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形態轉為『工商業』為主的經濟形態,道路變多,車子也越來越多,小時候父親曾說,以前沒有石門水庫,桃園縣內有許多蓄水池,一下雨,水池就滿了,種田與生活用水都靠這蓄水池,農閒時也可以來釣魚,小時候那兒也有許多的螢火蟲,現在開發了,就什麼也看不到了。

  有一家工廠距離我們家約500公尺,常趁晚上我們睡覺時段,排出濃濃的廢氣,我每次都在睡夢中被嗆醒,這家工廠因為收到環保局的罰單,而銷聲匿跡,近年來又換另一家工廠進駐,居然在農田裡設置排水管及暗管,將廢水排入水池及農田,環保局也請這家工廠改善;71年發生『鎘米』事件後,陸續各地也發現『鎘米』,農地重金屬汙染愈來愈複雜,除了鎘,還多了鋅、銅、鎳、鉻;每次聽到媽媽說自己種的菜,自己種的米,沒有灑農藥是最健康的了,我不禁心中打個問號。

  收割是農民最期待的時刻,祖先傳承下來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辛勤耕作,土地就會給予甜美的回報,這個千古不變的定律,在工業發展後徹底被顛覆,飽滿的稻穀,因為含有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鎘」,只能落到被銷毀的命運,農民欲哭無淚。

  台灣地區灌排渠道複雜、管理單位權責不一,許多地區工廠排放事業廢水的渠道,直接進入農田引水灌溉的渠道。事業廢水的渠道還有眾多渠道來搭排,另還有暗管偷排的廢水,最後都匯流到灌溉渠道,所以受害的農民要舉證是有困難。外在環境改變了不少,但農人對土地的堅持與相信,反映了人與土地最初的美好互動,只可惜外在世界的改變,讓這純粹的土地變得複雜。剷溼地拼經濟,為了就業,減少失業!

  翻開報紙,財大氣粗的大老闆擁著兩位美女,說他們公司尾牙花7億,頓時覺得這版面很刺眼,再翻過去,今年花燈要花1.3億,政府要普天同慶拼經濟。這次八八水災的起因,固然是天災,但也是人禍。部分地區受災,與兩百年不遇的雨量有關,可是有的地方受創嚴重超乎想像,則是土地超限利用的結果。

  台灣地勢特殊,山形高峻而河川又短,很容易一雨成災,儘管自民國70年至90年間,政府為了治水已編列了6千億元,但是顯然在八八水災中都被「打回原形」。如何避免大自然反撲,其中包括有關國土規畫、山林復育、成立防災總署等等都是刻不容緩的議題,也是你我與子子孫孫能否在「婆娑之洋,美麗之島」安身立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