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然、維護生態---試論下游取水的可行性

台南市議員 林美燕

前言:

  最近幾年超強沙塵暴常致天空灰濛濛,使大地蒙塵致過敏案例激增?人類在河流上游修建大量水庫蓄積水資源是否為誘發地震的原因?另據聞南海的海嘯已改變地球北極軸線 ? 又在智利的超強地震,讓地球時間縮短 1.26 微秒 ? 在天氣改變與農藥過度使用,群蜂已謎樣的消失不見,將導致農業糧食生產不足!魚源枯竭導因於海洋生物多樣性減少。人人都感受到環境在快速大幅變動,大地在反撲、地表在劇烈活動。因為人類為追求物質享受、已過度的利用大自然、無情的利用大型機具摧殘地表、恣意的改變地貌,甚至深入地心開發礦場、于取于求、貪得無饜。長期以來,在人類以為是萬物之靈之謬思下,崇尚著『人定勝天』之說,以為自然大地萬物悉為我用,以為地球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絕,在無盡的破壞與掠奪自然下,使地球受傷了、生態失衡了;地球原有千千萬萬年建立的平衡被改變了,地球將必須自已調整以療傷止痛,但地球在療傷過程中必然會天搖地動與天崩地裂的改變環境。自認為萬物之靈的偉大人類必須要學習面對如『明天過後』劇中場景的自然天候襲擊,如『阿凡達電影』中自然萬物群起反擊,但這些只會是過程絕對不是結果,結果應該是地軸改變、時序改變、洪水淹沒地表、天候不適人居,人類可能因而滅絕不見,這可能是危言聳聽,但絕不是毫無根據。

  有人主張『吃素 地球』,並提出非常多事證與數據印證,我非常贊同與佩服其遠見,但如改為『吃素 地球』將更貼切,因為需救的是人類而不是地球,因為地球在劇烈的變動使滄海成桑田之後,人類受不住環境劇烈變動後將消失滅絕,此時地球仍是地球,地球並沒有不見。所以我們要保護地球、尊重自然、維護地球的自然循環系統、維護地球的生態多樣化系統、維護地球的生物鏈系統、、、、,人類需要的是以尊重自然的態度、維護生態多樣化平衡的認知去面對,因為『物質不滅、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改變生態平衡後將造成地球自然調整失衡以致使自然反撲,人類將自取滅絕。人是無法勝天的!人類是依賴著地球求生存,人類過度的掠奪自然資源使自然環境失衡後,地球將在改變的過程中,引發環境劇烈變動,其後果將使藉地球賴以生存的生物與人類面臨空前的滅絕之浩劫,所以是要維護地球自然平衡的環境,以挽救人類免於危難。有識者主張以吃素減少資源浪費與減低二氧化碳之排放以護地球外,茲提另 --- 於河流下游及平地蓄水與取水 ---- 之見解,期待能尊重自然環境平衡、維護地球生態平衡、挽救人類生存系統。

現況:

  人,可能是由海中演化而來!水是人的命脈!人的身體中水的成分最重!人不可一日無水!但現在水源在減少,因為人類將水庫一日一日的往上游蓋時,下游之水將一吋一吋的消失;當我們是在上游取水,則不必保護下游的水源而任意的污染;當一次再一次的大量砍伐樹林,上游鬱鬱蒼蒼的森林將消失不見!當上游無處可蓋水庫,要再回頭於下游取水時下游已無水可用。另一方面,在大量工業化下,下游之水一吋一尺的被汙染,沽塘不見了、溝渠無水了、濕地不見了、水鳥不見了、魚兒不見了、、人無水可親近了、、、,水不再溫潤大地;大地之母無水可滋潤,將不再孕育養育人類之萬物;人類糧食將因而枯竭。

  人類在河流的上游建造水庫取水,必需闢建道路,而道路興建後,大型機具進入山區,摧枯拉朽的將千年古木毀於一瞬間,萬噸巨石轟隆墜下;自然被破壞、生態遭塗炭;看似人戰勝了天(自然)。但是當土石流隨颱風挾帶大量雨水奔流而下,改變地貌毀屋埋人時,是人類戰勝了天或是天在懲罰人類?在四川百年汶川大地震後,三峽工程蓄水是否造成地表負荷失衡,而誘發汶川地震?三峽大壩興建攔截百餘尺高的長江水後,使各地湖泊消失而引致環境生態大禍?至今仍有是大地以地心引力自然調整的方式,自行調整大地平衡系統,再使大地進而平衡之論。

  禹以導治水,流芳百世,治水之道無它,導引也而非圍堵之;上古以來,圍堵治水未有成功事例,人類為取水而建造水庫已嚴重破壞自然,自然被破壞而有土石流隨洪水奔騰而下,水庫被填平了、河床淤積了。台灣的河床被土石流日益墊高,政府卻以各種理由畏疾拒醫的不清理,卻恣意簡化築堤堵水,當河床墊高後,城市之水無法自然的排入河流時,又廣建抽水站抽水入河助長洪水水勢,最後排入大海,平地卻仍然缺水。長此以往,當台灣河流之河床均高於台灣之平原時,當平日枯竭的河道在大雨洪流來時,上游水庫於大水於洪流來時,又將化為千鈞萬馬滾滾狂流席捲平地,台灣百姓身家性命必將遭嚴重摧毀,因為平原已無緩衝雨水之沽塘。

建議:

一、尊天應人,尊重自然;不與水爭,才能高枕無憂:《老子‧水德章》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準此以觀,只有引水而下導引四處,使水利天下澤被百姓,才是治水根本之道。而不是堵水於上,取水於上;以圍堵之方取水有違水自然向下之道,將不能達治水之效。

二、清河道、籌經費:台灣河道經年累月未於清理,已嚴重堆積河床威脅兩側居民生命及財產安全,故應廢除砂石進口政策,改由政府設立專責清理河道與出售砂石單位,以其所得設置基金,專為導水引洪、建沽塘與溝渠之經費。

三、工業區、蓄水池:工業用水之來源應朝自給自足方向規劃,工業區內應普建蓄水池、人工湖以溝渠互為連結,嚴格貫徹雨水、污水隔離政策。

四、住宅區、人工湖:嚴格貫徹雨水、污水分流政策,在住宅區廣建人工湖,平時建立生態教育系統涵養萬物,雨季時用以調節水流並能儲水備用。

五、少山路、多纜車:山區不再鑿山挖路,另以纜車替代,使台灣蒼翠山地綿延,孕育生命之水;清翠山林,再造美麗之島,培養觀光產業資源。

六、構濕地、存雨水:台灣地形狹長,河道短急無法蓄水,應於台灣各地平原廣設人工湖溼地存雨水,雨天蓄水以緩衝進入河流之水量,平日以所蓄之水作農田灌溉之用,也可以人工湖之溼地建構生態循環系統,涵養萬物。

七、闢沽塘、建水道:闢沽塘當下大雨時,使存於沽塘,並以灌溉渠道使湖湖相連,如此將能嘉惠渠道兩側農田,減輕其對水庫與老天下雨無定時的依賴。

八、擇一河、建試點:以上所言,屬吾觀點;若是可行宜擇一河流為試點,試驗成功再于推廣,當能減低衝擊至最低。若能成功,台灣將是親水近水、處處糧倉、活力水水水的台灣美景。

結語:

  中國西南方的世紀大旱,給一直以自然資源豐富自詡的雲南一記響亮的耳光。外媒曾指中國在瀾滄江流域建造的一系列大壩加劇了乾旱危機,該說法雖被指無事實根據,但這百年一遇的大旱,禍首是什麼,則是各界積極探究的目標。有專家從科學的角度把這次大旱歸納為一次「概率事件」:一場在歷史中隨機出現的極端天氣事件。但事實真這麼簡單嗎?還有很多值得探究和反思。

  在大地震、大海嘯、南北極溶冰、天氣反撲之威脅下;事實已證明人不可能勝過大自然;人應敬天、尊重自然,而不是人定勝天。

  「論語,學而篇」有言:「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原本強調為人要在孝弟方面從根本做起,此則應用到尊重自然而言,應是順天應人,尊重自然使四時、五行規律運作,不要破壞自然千千萬萬年構築的生態平衡系統,畢竟人是附著在地球表面而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至今為止人仍未能克服地心引力,破壞自然時地心引力將帶來洪流掩蓋大地,人類將是首當其衝,故應順應自然水趨下之道,取水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