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過成長路—愛與擁抱

金門縣大同之家服務員 陳錦秀
  回憶起初,到大同之家育幼院服務時,我只是一位小工友,卻擔任保育老師的工作。雖然名之為「老師」,但工作性質其實就是褓母。

  那時,剛進育幼院時,分派給我的是一個十七位孩子都是女生的班,年齡從幼稚園、小學、國中到高中都有的「混合班」,這對一個未婚,未帶過孩子的我來說,簡直是個超級難的大挑戰。第一天上班,年紀小的孩子一臉純真友善又可愛的樣子,很快的就接納了我,甚至會主動跑來牽我的手、拉我的衣服;而年齡較長的國中、高中女生,有的擺個樸克臉、有的愛理不理的模樣。從孩子們這樣的態度看來,我心想,往後的日子我必需付出更多的耐心與關懷,也更清楚這份工作的挑戰程度是如何的艱鉅了。

    於是,我下定決心全力以赴,首先,背熟全育幼組三十四位孩子的名字和臉孔,希望藉著能順利叫出每個孩子,來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接著,我更是努力做功課開始觀察這群孩子每個人的特質,我驚覺到育幼院的孩子,有個非常明顯的行為-「貪嘴」,以及一個令人心酸的現象-「缺乏愛的擁抱」,當時,我決定就從這兩方面努力起。對育幼院裡的有些孩子來說,「吃」是生活重心,而且永遠不嫌多;記得有幾位孩子常常嘴裡吃著、手裡拿著、口袋裡裝著、眼睛還要望著別人的零食;有時剛剛吃飽飯放下碗筷,又吵著肚子餓要吃一個東西,當我看到這樣的現象,很心疼、很難過,因此,四處請益專家朋友指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尋求解決方法,孩子在這方面終於改善許多。後來我才體會出原因,原來是孩子對「愛」的渴求,而轉向對「食物」尋求滿足。另一方面我觀察發現,我們保育老師為了維護「老師」的威嚴和孩子們維持著「相敬如冰」的關係,育幼院少見師生摟抱、親暱的畫面;細究原因,或許是孩子人數眾多,如果在擁抱過程中,有顧此失彼的情況,易造成孩子間爭寵失和的現象反而不好。

  我投入很多心思也請教在輔導方面有專長的好朋友,在他們協助指導之下,找出孩子們「貪嘴」與「缺乏愛的擁抱」的因果關聯之後,即開始?手我的「愛與抱計畫」。首先,我要求自己每天一定要抱抱幼稚園的孩子、摸摸國小孩子的頭、聽聽國中、高中孩子的心聲。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與互動,終於孩子們接納了我,了解我對他們的付出別無企圖。人與人相處,心門一旦打開,友誼一經建立,都將是一輩子的事。我雖然與這群孩子相處十餘年後,突然接到調回工友本職的「命令」,而不捨地與孩子們分開,調離育幼院。而在育幼院這段期間,孩子有的也因為考上大學、或未繼續就學而陸續退養返回原生家庭,但我與孩子們彼此建立的情誼至今未斷。孩子們,有的結婚拿來紅帖,我以嫁女兒的心情高興參加;有的生子送來紅蛋,我則像自己升格當「阿嬤」般的喜悅,有的高考及格打電話來告知,我的心情真的比中樂透還要高興。

   有幸在育幼院工作,這十餘年來或許是上天對我的考驗,所以我特別珍惜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日子,也與孩子建立了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就因為我與育幼院的孩子成長過程極為相似,因此,這些年來我以最大的耐性,和一份真誠的愛心,無悔地對育幼院孩子付出我全部的愛心。在育幼院服務期間感觸特別多,也深深體會人生真摯的愛,回憶兒時成長過程中,我很幸運、也很幸福的是有一位愛我的媽媽,媽媽給了我一個「溫暖的家」,感謝媽媽的疼愛,一路陪伴我長大,教導我懂事。就這樣,我更能體會了解育幼院孩子的心情與需要,我學習媽媽愛我、教導我的方式,竭盡所能照顧育幼院的孩子,輔導他們學業品德的進步與快樂地成長。

   如今,大多數的孩子已長大完成學業,勞燕分飛各西東,馳奔前程,但無論他們飛得多高、走的多遠,我對他們的關愛與祝福,則是永在心中,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