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亂反正的人格教育─學「規矩、禮貌、照顧自己」

 吳淑美

前言:

  近年來學校及教育當局不斷在品德教育、人格教育、人權教育上持續努力培育學子,以達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的落實。但在多元發展的現今社會,因升學主義掛帥,雖不致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教育重心是傾向升學成績為重心,上學讀書的目的是學做人處事的道理,但繁重的課業內容、考試壓力,莘莘學子都成了辛辛苦苦學子,「道德、人格養成擺兩邊,升學擺中間」,應是現今致力教育者無力、無奈的「難」。 另外,公眾人物的一言一行在資訊發達的現在,不斷從各項報章媒體滲透出影響力,影響著各階學子的行為價值觀,感嘆的是,很多新聞鏡頭下呈現的是兒童不宜的不良示範,例如不能互相尊重的國會問政,是最不良的人權教育示範。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孩子,也是整個社會、國家的孩子,未來社會、國家由他們來守護,今日,他們由大人身教、言教中多學到一分關懷、服務、尊重、守法、正直、溫暖、理性溝通等智慧示範,未來他們就多一分信念,朝理想、抱負付出熱忱,所以,孩子正確的人格養成教育應該是每個成人責無旁貸的全民運動。

緣起:

  筆者,一直認同一位幼教老師的教育理念,她是我三個小孩的幼教啟蒙老師鍾老師。現在父母愛子心切,總是盡全力給予小孩最好的,對孩子學習更是被「不能輸在起跑點」的廣告詞威嚇下,顯得焦慮及亂了方寸,什麼都要學,美語、鋼琴、繪畫、律動 … ,造成「小孩好累,大人 好忙 」。鍾老師很特別,在面對家長詢問學習課程時,對答模擬如下:

「會學寫字嗎?」「不會」

「會學識字嗎?」「沒有」

「有美語課程嗎?」「沒有」

「那我的孩子在這裡,到底要學什麼?」

「學規矩、禮貌、照顧自己」

  非常精準抓到幼教重點的老師,對不?筆者的三個女兒在鍾老師的用心教導引導下,度過了兩年快樂的幼教生活,適應了團體生活,養成了物歸原處、不挑食、自己吃飯、上廁所、換穿衣服(照顧自己的表現)、會跟同學互動(合群的表現)、友愛(尊重的表現)並協助(關懷的表現)、會表達自己的意思給大人(相信及信心的表現)等生活技能及常規。

  這些能力在大人眼中或許不值一提,但卻是幼兒要由原生家庭融入學校等團體能否順利的信心來源,也是基本必備的條件;額外收穫的是三個女兒在幼稚園,從各類型的學習角落中,透過老師有趣的遊戲引導,有了自學的能力,在不強調才藝、識字的綜合學習過程中,幼稚園畢業前竟也都會自己拼音念故事書,數字基本概念,英文字母的認識也都在遊戲中自然而然完成了,也喜歡唱唱跳跳,很是神奇!到今日,大女兒要考大學了,一路國小、國中、高中求學過程中,都很自動自發、遵守校規,知道自己學生的本分,讓我很安慰,很輕鬆,也用不著當「直升機媽媽」;可見,一個孩子將來求學順利的基礎絕不在多早學英文、上鋼琴課等才藝訓練,而是在孩子是否具備能快樂融入新環境,會照顧自己及關懷別人的人格特質,從小「有規矩、有禮貌、會照顧自己」的養成是有其重要性及必要性。

  近年來,讓人擔憂的學子、青少年甚至青年不少,光怪陸離的價值觀及偏差行為,讓 60 年代的我瞠目結舌,不知是自己 LKK 還是「是非、對錯、好壞」的判斷會隨時代的改變而改變?本著人都是學好、良善的信念,將在此闡述自己淺見,期待教育單位要將人人必須「有規矩、有禮貌、能照顧自己」的觀念由小 深 耕到每位學子心田,一直到大學高等教育,都不可放鬆,才能達到讀書是為學如何做人處事的目的,走出校園才能真正回饋、關懷社會,服務、尊重人群,完成理想,珍惜生為人的福報。

內容:

(一 ). 「規矩」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及守法的基石

  「有規、有矩,始成方圓」,大家都知「規」、「矩」是畫圓及直線的度量工具,蓋房子做建築定要靠它們,否則建築體不穩正,終會倒塌,後人引申為做人做事標準的依據,「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便是規範族人、人民行為的重要環節。現代很多年輕人,打著「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口號,沒規沒矩、不知自由的前提是尊重他人的權利,甚至觸犯國家法律不自知,斷送自己前途,原有憲法保障的人權被褫奪,帶給家人痛苦、社會不良效應,在失去自由或生命,後悔已莫及,年輕人不可不戒慎。從小若能落實教導好規矩,自然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兄友弟恭、長幼有序、尊敬師長、孝順父母、不欺弱小、不說謊、不偷竊,長大後,不論在士、農、工、商哪一行服務,所言所行心中必有一把尺在度量,知道是非、對錯、好壞,當為?或不當為?當官必是以民為本,以法為規的好官,保障人權,不違法犯紀、知法玩法、陷百姓於痛苦;若為農務,則會以自己能吃,別人才能吃的心境種出安心農產品,不會有農藥殘留或非法有害人體的藥物;若服務在工、商界,產品必是童叟無欺、品質保證、服務第一,不會有黑心商品危害社會大眾的生命、財產權利,造成人與人之間不能互相信賴,社會成本損失(例如民眾的安心指數)不可用金錢來估算。

  人人知規矩、守律法,社會會安定,生活品質會上升,人民會幸福。

(二) . 人人有禮貌,社會和諧、有尊重

  周公制 禮 作 樂 , 禮記 實實在在規範了西周人民的行為,人人依 禮 行事,亦奠定中國「禮儀之邦」的基礎。「禮」-規規矩矩的態度,這是廣義的「禮」的詮釋,所以「禮」也是古代不成文的律法,約束著人民的行為,不合「禮」的行為是脫離即行的社會價值及期待,嚴重者會成為人人唾棄、無法立足社會的被放棄者,所以「失禮」在古代是很嚴重的大事。今日,我們講的是狹義的「禮」,「禮貌」是個人修為的外在顯現,是給人和善的態度及被尊重的感受,常言「禮多人不怪」、「出手不打笑臉人」,可見,大家都喜歡有禮貌、態度謙和的人,同時也 凸顯出 「有禮貌」是化解干戈暴戾的有效利器;現代人不知是自卑或自大?脾氣特別大,一個眼神、一句話都可能大打出手,惹來事端,所以有禮貌的態度及有禮貌的談吐,說不定是保命的關鍵,尤其是愛湊熱鬧、愛往易發生事端場所的年輕人,更要謹記「以和為貴」,「和」就是人和,人與人和和氣氣,自然長命百歲。再來說說現在企業在選才時, EQ 好是重點選項,因為大事業是由一群人合作打拼出來的,個人工作能力再強,若不能在工作團體中有良好溝通及互動,會影響的整個團隊的最佳產能,精打細算的老闆自然取高 EQ 的員工來幫他賺錢,「有禮貌」通常是高 EQ 者隨行的自然表現,所以「有禮貌」的養成,不僅是年輕人保命的良方,也是賺錢的前鋒,有錢又有命,要感恩。

(三) 「照顧自己」是負責、孝道的表現

  猶記得女兒告訴我她會自己上大號、穿好褲子時的驕傲神情,對三歲的她來講,不需再大喊「媽媽幫我擦屁屁」是一件多麼大的成就,這是我女兒學著照顧自己的一個小過程,相信也是所有人共同有過的驕傲過程。我相信人有照顧自己、關心別人的本能,舉例來說小朋友看到小貓、小狗、小白兔,比較弱小的動物時大都會自然脫口而出「好可愛喔!」,進而想用手摸牠或抱牠,或好好養牠、照顧牠,事實也是證明,較大的孩子如果願意,是可以把寵物照顧得無微不至,像個小媽媽。近年來筆者在媒體報導下,每隔不久就會聽到稱某類型年輕人的特殊稱法,由最早的「草莓族」,近來的「宅男」、「宅女」,最嚇人的是「啃老族」,由字義上就可以了解這些類型年輕人的狀況,我很憂心,如此的年輕人,別說是成為社會的棟樑,須支撐起國家光明的願景,可能連基本照顧自己的能力都沒了,卑微到成為啃蝕父母老本、沒有責任的人,讓父母痛心無奈。此背後應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前因後果,須做個案處理。但若是好手好腳、有工作能力的年輕人,就必須接受磨練,鍛鍊意志及體魄,找份正當工作,把自己生活、身體照顧好,不偷不搶,正正當當生活,尊重父母生育之恩、尊重自己有用之軀。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枝草,一點露」、「天無絕人之路」,即使沒有光宗耀祖,也做到讓辛苦撫養子女的父母安慰,盡到孝順、負責的本分;試想,父母老來感嘆教子無方,養了沒責任的子女,情何以堪?心何其痛?為人子女最是不可如此作為。

結語:

  「天下父母心」,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喜悅是子女做人處世圓滿,人人稱讚;最大的幸福是子女工作順利、外出平安,懂得照顧自己的人生;人格教育包含層面很廣,是一門家庭、學校、社會交互影響的學問,筆者以一位母親的角度認為,人格教育需大方向著眼,小地方著手,從生活落實,加上家庭、學校、社會正確的身教、言教,耳濡目染中,上行下效,好的人格養成自會開花結果。希望有緣人看完此篇文章能共鳴並將學「規矩、禮貌、照顧自己」的教育理念分享給更多有緣人,為我們共同的所有孩子加油,要學習尊重自己、珍愛自己,尊重他人、關懷他人,將一些是是而非的偏差價值觀撥亂反正,展現年輕人充滿能量的熱力 ─ 為自己、為家人、為師長、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為一起在這塊土地共同生活的所有有緣人。

後記:

  僅以此文章向鍾鳳珠老師致意,感謝有您,社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