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光的祝福

佳里國中退休老師 張登順

  這是一所濱海鹽鄉的國中,創校伊始,為了滿足各部落子弟就學的方便,加上草創時地瘠民窮,地方人士籌募的校地基金有限,不得已選在一塊「前不近村,後不巴店」的鹽分地上,校園先天條件不佳,寒冬海風吹襲,塵沙漫天;加上校地低漥,雨後積水不退,一片水鄉澤國,學生的課外活動及體能訓練,深感不便。雨後初晴,底表龜裂,鹽分自地下冒出,地面「雪花」片片,如置身於北國銀色世界,由於草木培植不易,校園景觀單調,頗有塞外風貌。

  為了歡送畢業生,全校師生群策群力,籌辦聯歡晚會。楊校長像是一位即將送女兒嫁遠門的父親,兩鬢飛霜,佝僂的身影,慈祥的笑容,多少青春時光,幾許悠悠歲月,帶著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夥伴們,以校為家,心懷宗教家的熱忱,為這一群鹽分地帶偏遠學區的學子們,默默地耕耘,投射出無盡的光和熱。

  學生手上的蠟燭,並不像太陽那樣的光芒萬丈,也不像霓虹燈那樣的彩色豔麗。但是,他卻默默的盡著職責,在黑暗中放出了光亮,讓妳看清了週遭,也給你指示著方向。雖然它只是一點微弱的光,但是最可貴的是-他肯奉獻、肯犧牲,用自己的生命發出了亮光,這種精神是可貴的、可敬的,值得我們仿效學習的。

  三個寒暑交替的歲月裡,在這愛的天地中,承受師長們如父兄般的款款厚愛,無微不至的如卜教養,盡管校地景觀欠佳,校舍殘破,各種條件不盡理想,然而;生於斯、長於斯,師生間憑藉著愛的洗禮,孕育著無盡愛的傳承及啟迪,多少學子在生活中體會了愛的真諦和待人接物的魯殿靈光。

  有心的地方就有愛,無情荒地有情天;願人人如同燭光一般,點亮別人,光照大地,造福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