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口問題談環境保護

群美洗衣名店負責人 張世杰

 

  生物學家們早已發現:在有限的空間和食物的條件之下,當老鼠族群的數量過度增加,密度過大時,老鼠們會因為所能獲得的食物份量減少,以及過度擁擠,使得攻擊行為增強增多,健康情形變差,生育率下降,死亡率升高,最後導致整個族群的數量下降。類似的現像,其實不只是老鼠,包含人類等所有生物族群的身上都可看見。

  在人類的歷史中,人口問題往往是許多政治及社會動亂的根源之一。甚至大部份戰爭的根源,都可說是因為人口過度膨脹,造成資源不足,或無法有效分配的結果。英國學者馬爾薩斯於1798年,就曾經從人口問題的角度,預測英倫三島將因人口持續過度增加,最後因為糧食生產不足而產生重大的危機。雖然,在農藥及肥料的發明與使用下,糧食問題獲得解決,再加上大量移民到美洲的結果,至今並沒有發生嚴重的危機。但是,從全球的角度來看,馬爾薩斯從人口問題所預測的危機,並未因為科學技術的進步而完全解決,反而衍生出更多的問題。以往戰爭、飢荒、疾病...等的發生,使全球人口不致過度膨脹。但是,藉由科技及文明的發展,戰爭成為全球努力消弭的課題,糧食的生產、重大疾病的流行,也都獲得改善。在沒有太多外力抑制之下,人口成長遂一發不可收拾。

  在1750年時,全世界只有10億人口,於兩百年後的1950年,才增加到約26億。隨後,卻在短短40年的時間裡增加了一倍,全球於1990年已有53億的人口,在今年(1999年)已突破60億!根據聯合國最新的估計,即使在全球的努力之下,2050年也將達到75億。就台灣而言,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民國40年台灣地區約800萬人,民國88年約有2200萬人,估計到民國100年時達到2400萬人。在不到50年的時間,人口成長了將近3倍,而且還會持續再增加。

  人口的增加,直接造成糧食供給所需土地的增加,對於森林、水、空氣、礦產...等各種自然資源的損耗,以及垃圾、酸雨、農藥、工業廢棄物、放射性核廢料...等人為污染,也都隨之倍增。大量的物種因為棲地遭受人類破壞開發而滅絕、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氣候的變遷、臭氧層的破洞...等,都已嚴重威脅到人類與地球上其他生命的生存。透過食物鏈的作用,許多污染物,如農藥、重金屬...等毒性物質,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反撲到人類的身上,從癌症死亡率不斷升高可知一般。這些對環境所造成的危害,以及反過來對人類自身生存的危脅,也都將隨著人口持續過度成長而益加嚴重。直到目前為止,技術與文明的進步,都還無法有效的減少人為對環境的破壞。因此,如何有效的減少人口的總量,也就成為環境保護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也是維繫人類生存的重要課題之一。在面積狹小,人口密度高居世界第二的台灣,我們更要勇於面對此一問題,才能真正的永續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