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語花香才能招蜂引蝶 --- 好環境,國家才能正常發展

臺灣環境保護聯盟學術委員召集人 徐光蓉
   近二十年台灣的政治經濟及社會體系有了非常巨大的改變,民眾從關心居住環境的安全,逐漸突破戒嚴時代對民眾諸多荒謬的限制,開始有更多參與決策過程的可能; 今天我們能選出自己的總統,將來總有一天可以決定自己國家的命運。

  80,90年代的政治改革,到2000年發生政黨輪替; 許多在位者忘卻原有的核心價值,不僅造成決策矛盾,更引發許多議題的紛爭,在政黨對立的情勢下,讓原本中立的環境議題被忽視,被貼標籤,成為'陰謀'藉口; 面臨民主體制逐漸成熟時,卻忘了民眾對生活環境基本需求的困窘。

  許多人至今仍舊認為環境保護就是反商; 其實不然,首先想一下,如果可以選擇,你會選擇居住在垃圾山旁還是陽明山邊? 腥臭污穢只會吸引蒼蠅,鳥語花香才能招蜂引蝶. 污染的環境很難吸引有制度的公司投資!

  再者,隨手亂丟垃圾很容易,但是要花時間金錢清除; 污染環境很容易,卻可能要花費數十倍於原先「舉手之勞」的除污設施,還未必保證有害物質不會慢慢的進入食物鏈,帶給大家奇奇怪怪的病痛. 所謂覆水難收就是這道理. 由源頭減量,就不必浪費後端處理經費了。

  更何況,全球環境在人口成長需求不斷增加下日益惡化,如果人類希望在地球有限的自然資源條件下永續發展,'降低污染、減少資源消耗及資源回收再利用等'的環境科技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太陽能與風力設備需求激增,京都議定書,碳交易,歐盟的ROHs等都表示國際環境問題已不僅限於科學技術的探討,也已經在貿易及政策開始實踐。崩潰的環境無法產生健康的國民,維持健全的經濟活動; 未來,唯有能妥善關照環境的國家,才得以永續。

   過去非政組織積極參與社會運動是台灣社經體系的改變的主要動力,如果大家都同意過去的改變是正面的,政府就應該強化民間團體對公共事務的關心及參與。

  雖然台灣國際地位特殊,多數人不關心國際事務對台灣的影響,也無視在他國人眼中觀感。 但如果我們堅信台灣終究會是一個正常的國家,為何不現在開始用行動表示,讓世界認為我們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