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本身不等於價值,它只是價值的交換單位

國泰世華銀行業務襄理 胡儷馨

金錢的原始起源

  金錢是一種遞延價值與累積價值的交換工具。它將無法量化的服務或無法長期存放的物品,以金錢作為交換中介單位儲存。這種金錢中介單位可以將物品或服務的價值超越時空儲存或相互交換,解決以物易物時期的不便。原本不同種類的物品原本無法直接比較的,也有了可以間接比較的基準。貨幣本身不具實用價值,人們重視的是背後所代表的價值,並以其為方便交換的單位而已。(參考貨幣戰爭)

貨幣造成國與國的戰爭並成為資源掠奪手段

  人們對貨幣本身的定位,後期演變超越了交換中介單位的原意,人們忽略了背後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來自何方,只把追逐貨幣的數量成為努力目標。以白銀跟黃金為貨幣時大量開採白銀跟黃金,待石油出現成為油元又將石油消耗殆盡。囤積越來越多的貨幣數量成為掠奪資源的藉口手段,於是讓地球消耗了那些真正提供人類價值的風林水火,轉化成為社會金融系統中不斷飆高的貨幣數字,代價是地球失去了原本自然資源可生生不息的平衡。付出如此大的代價換來在社會中虛擬存在的貨幣數字,也在金融海嘯中不堪一擊。金融海嘯中減少的數字不只是數字而已,它代表著千千萬萬的心血消失於無形,還有被掠奪自然環境的資源一夕歸零。(參考貨幣戰爭,金融海嘯新聞)

擁有多一倍金錢便可交換到多一倍價值的觀念是種謬誤

  此種觀念是種謬誤,因為這個理論是建立在資源供應無窮的假設下成立,但實際上背後真正提供金錢價值的那些東西是不會無限等倍數供應的。如果有一天當乾淨的空氣跟水已不足以消耗時,過去犧牲同單位的乾淨水換來的金錢還可以換回當年等量的乾淨水嗎?

人生惟有金錢高?

  媒體不斷灌輸大家必須要有幾千萬才能退休的觀念,彷彿唯有金錢才能做為衡量的標準。孰不知金錢能夠買到醫藥,卻不能買到健康,在叨叨唸唸晚年需要準備多少醫藥費才夠的說法時,請問何處有人談論著怎樣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夠換得晚年的健康呢?(保險業廣告奇摩財經新聞)

  金錢能夠買到陪伴卻買不到親情,當大家議論紛紛養一個小孩長大需花幾個百萬,養兒卻已經不再防老的社會新聞,何處又能夠告訴眾家長除了在孩子身上堆砌金錢之外還要存入智慧跟美德,才不會在晚年時怨嘆教育出沒有孝心不肖兒女? (奇摩社會新聞)

   金錢能夠買到娛樂卻買不到快樂,當媒體不斷放送吃喝玩樂的享樂折扣消息來刺激消費時,人們在花時間賺錢後再把錢拿去吃喝玩樂花掉的週期裡無間道地循環著,何處能夠提醒人們快樂來自內在的體會而非外在的物質刺激?
你擁有的人生美好值多少錢?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一本名為「你真的很富有,只是你還不知道」的新書作者史蒂芬.亨利與大衛.艾伯特斯委託市調研究公司Brainjuicer詢問並分析逾1000名英國人,什麼讓他們感到幸福。受訪者將50件生活經驗與中樂透的快樂作比較,給出評分,然後再利用評分系統,計算那些讓人幸福的生命點滴的金錢價值。結果出爐,健康是人們最珍視的資產,其價值達18萬多英鎊(台幣約960萬元),排名第2的是有人訴說「我愛你」,緊隨在後的是穩定的感情,其價值達15萬4849英鎊(台幣約827萬元)。其他排名前10名的生命中最美好經驗是︰在和平安全的國家生活、有兒女、與家人相處、笑、做愛、度假、品味寧靜。

  此外,閱讀的價值(287萬台幣)高過看電影(116萬元台幣),工作樂趣約為200萬元,較遜於對週末期待的價值(台幣266萬餘元)。有寵物相伴約為420萬台幣,而擁有小寶寶高達660萬元台幣。

  撰寫該書的前廣告公司執行長亨利與艾伯特斯,旨在呈現有一些事的價值更甚金錢。亨利說︰「這本書是關於一個有別於純粹金融體系的新價值系統,部分因為信貸緊縮的結果,人們探索不同的生活方式,尋找一個可取代金錢的價值普遍準則。」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09-07-14 06:00)

金錢應是人生價值的計數單位,而非人生價值來源

   人方為主體,金錢只是工具。人有權利運用金錢為人類服務,而非以金錢為目的來規劃人生。人生中有太多的美好價值都比金錢重要,將這些美好的價值捨棄來換取金錢數字的累積,無非是倒果為因的不智行為。就讓金錢繼續扮演原始貨幣交換單位的角色就好吧。筆者在銀行工作,日日與數字為伍,見證了數不清『窮得只剩下錢』的例子,願讀者能追求真正的價值,積累不必擔心被掠奪的人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