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為出養成正確的消費習慣

台新銀行 /分行營運事業處經理 李靜雯

  2006 台灣發生雙卡風暴發生後,整個台灣社會付出很大的代價,追究原因消費者未衡量自身的還款能力,而有超額消費過度借貸的行為,而銀行呢?為了維持放款市場占有率,爭取獲利,以往嚴謹的授信圍牆開了門,大量發行信用卡、現金卡,惡性循環下,消費者以債養債,負債愈滾愈大,當最後一根稻草出現,社會上許多家庭因而破碎、引發社會問題,一心想獲利的銀行更是把十幾年的獲利全數侵蝕一空。

  經過三年,整體市場終於從卡債及金融風暴中逐漸復甦,消費也逐漸的回溫。然而,社會大眾記取這殘酷的教訓了嗎 ? 信用貸款及分期付款仍充斥於市場;尤其各家商店為了增加買氣紛紛與銀行合作提供零利率的分期服務,因為手續簡便無聲無息中改變消費者的刷卡行為,原本買不起的商品透過分期輕易的就刷了信用卡,不知不覺消費金額提升,帳單也被一堆尚未繳完的分期帳款堆疊得越來越高,最後,因為還不起就只好使用高循環利息,對禁不起購物誘惑的消費者來說,這是一種慢性毒藥,稍不節制,就可能走上不歸路。

  在物質生活不虞匱乏的現在社會,有太多的外在誘因,消費者明確的區分「想要」及 「一定要」是一個不分年齡層都須學習的課題。 刷卡消費的同時,先不管分不分期、循環利息高低,先靜下心想想,這是「想要」還是「一定要」,相信心靈將給我們最正確的指引,避免自己掉入難以回頭的深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