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環保救地球,救健康

服務生 吳冠綸

  近年來,天災頻傳,北極冰山融化,火山爆發、地震層出不窮,對人類和各種生物的生存影響甚鉅。其中氣溫升高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問題使得馬爾地夫這個美麗島國即將成為另一個「消失的亞特蘭提斯」,甚至有報導指出馬爾地夫總統打算買地遷國的消息。工業廢水、濫灑農藥引起水汙染,各國發電廠的發電方式又獨鍾燃煤火力發電,加上汽機車廢氣等空氣汙染源,造就今日的臭氧層破洞,紫外線過高造成皮膚病變、皮膚癌等疾病,吸入過多的髒空氣不僅令人不舒服,肺癌、支氣管病變也跟著來,諸多問題都顯示大自然已經承受不住人類的蹂躪,開始反撲!

  小時候住在鄉下,附近有屋又有田,沒有城市的烏煙瘴氣和吵雜的喇叭聲,生活輕鬆愜意,身體健康沒煩惱,還能在學校附近的水溝看到小魚小蝦!如今故地重遊,工廠的設立、附近山區的林木被砍伐,水泥叢林剝奪了人們享受大自然的權利,美景不再,工業廢水、廢氣使得附近農田的稻米受到汙染,濫砍濫伐造成土石流危及附近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其中又以 2009 年的 88 水災最是令人刻骨銘心。為什麼那些山老鼠和生意人要為了一己之私犧牲社會大眾的權益呢?難道經濟的發展,就一定犧牲人類和其他生命賴以維生的環境嗎?世界經濟論壇( WEF )的全球競爭力排行榜之中,北歐五國多次名列前茅,其中芬蘭更曾經三次奪冠。北歐各國除了擁有最先進的科技,也是最環保的國家。《富比士》採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科學資訊網及耶魯大學環境法律政策中心所制定的「環境績效指數」(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 EPI ),調查 149 國,其中瑞士排名第一,芬蘭、挪威緊追在後。在幸福國家、最適合人類居住以及快樂指數的排名,北歐三國也都在前十五名內。以芬蘭為例,芬蘭林木覆蓋率約占國土總面積 70% ,芬蘭政府更是規定,森林資源縱然是私人所有,也受法令限制,其中間伐量不可超過 30% ,砍 1 棵樹就得種植 3 棵樹,雖然環保法令制定嚴格,但是芬蘭的林業依舊發達,是世界第二大紙張以及紙板出口國。近幾年,芬蘭人均國民所得 (GDP) 更是急速竄升, 2008 年芬蘭人均國民所得約 4.5 萬美元 ( 約台灣的三倍 ) ,由此可知發展經濟未必要犧牲環境。

  總而言之,善待自然環境,就是善待自己。如今世界各國藉由各種方法來表達對環境的友善,以太陽能、風力發電、氫能以及電動車等方式取代傳統的火力發電,以求達到減碳的效果;管制排放廢水以及發展廢水處理技術維持河川水資源的乾淨。企業也熱烈的響應,這表示人類對於周遭環境的變化並不是不知不覺,雖然所費不貲,但是為了我們的子孫著想,我們必須堅持對的事,並且把它做好。當然我們也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小學的時候,老師就常常告訴我們不能亂丟垃圾紙屑、做好垃圾回收等,這些日常生活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好好規範自己,相信對我們的健康和環境都能有所幫助。希望將來還能享受到清澈的河流和新鮮的空氣,節能減碳做環保,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