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忘江湖

中華華夏希望關懷協會理事長 應曉薇
  

  在台灣有很多的小人物,沒身分,沒地位,也沒錢,但他們及家人多少是受過教育的,只是當教育也起不了溫飽的作用,貧窮的到來,如過江猛獸,終將吞滅人最後的尊嚴,直到一個人完全崩堤匱乏,最後,以無助的心迎接死亡,生命最後一口求生的呼吸,卑微的任誰都聽不到----

  台灣有完善的社會福利機構,傲人的民間慈善組織,及善心捐助的個人,世界人權協會宣言,人人享有言論和信仰自由並免於恐懼和匱乏。但人權宣言推廣半個世紀以來,在台灣卻徒留更多自殺和他殺的靈魂-----

  這點,台灣社會需檢討,照顧身心靈病痛者,醫療給付及清寒補助金要全面性,絕不設門檻。給錢之單位要理解正在進行的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而非救濟行為,人人有尊嚴,政府對於身心靈病痛之人,喪失溫飽之人都應該無條件馬上照顧。在文明富裕的國度,先天、後天的殘疾人士,無須有恐懼、失落與無助,對其本身之病痛,社會及他本人都了解,傷害既非來自於本意,社會無需有同情之必要,只有照顧之責任。病痛窮苦之人要生活的理直氣壯。

  人的溫飽是天生就該擁有的,而非來自於被施捨,所以慈善工作不應該是救濟貧窮的工作,去社會局領清寒協助的各級貧民,政府應有愧於他們,民間的慈善團體應將其募款所得大部分做研究或預防工作,對於濟貧應無審核貧窮,決定是不是該給予補助的權利,眾生生活有危急,人本該出於真心的信任與互助,即刻給予協助,這才是超越宗教的人類精神。

  換句話說,我們的政府社福工作到目前為止,是一種一廂情願,或者可以說是「由上而下」,高高在上的關懷。在弱勢團體的立場來看的話,是不切實際的。一個遭受危難的人,也許最後連吃飯、坐車的錢都沒有,向社會局請求已是身心靈受傷深處的最後讓步,而不管條件是否符合社福的相關法令,往往等不到這個冗長的程序,及等待的時間,就已經貧病交迫、回天乏術了。從弱勢族群的立場來看的話,需要的是「由下而上」,劍及履及的幫助,而不是陳義過高不切實際的關懷。

  中華華夏希望關懷協會成立以來,十六年來,我們默默的在監獄進行受刑人教化輔導工作,鼓勵少年犯告別幫派,免費去除紋身的工作,我們定期的前往兒童癌症病房關懷孩子的生活,帶兒癌孩子出去玩,我們走進獨居老人的生活,給予飲食起居的物資關懷,我們更跨領域的走入新移民的家庭,並邀請了國立大學的學生為這些新移民的孩子做課後輔導。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意思是說,泉水乾涸後,兩條魚困於陸地,只能互相以口沫滋潤對方,用最後一口氣彼此幫助彼此繼續存活-----這時,兩條魚不禁憶起昔日在江河湖水裡的自由與快樂,所以一般人在優裕的條件下不應冷漠。 晉‧郭象注:「與其不足而相愛,豈若有餘而相忘--------

  中華華夏希望關懷協會的成立,要將尊嚴還給病痛,無助,貧窮的人們,及慰藉那些已受傷,還在世上或已不在世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