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的可貴

聯合國 / NGO世界公民總會義工 雷芊華

  回想起2008年的暑假,我歷經了12個小時的航空旅程,飄洋過海的來到美國展開一場在我生命中最刻骨銘心的冒險。剛到亞利桑那州的時候,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全新的,甚至連空氣都讓我覺得好清新,抱著非常期待的心情迎接每一天,天天都是有意義的。雖然回憶很多,但不全然都是美好的。還記得事情發生在炎熱的週末下午,當我和室友們在超市購物完準備回宿舍,正要走到公車站路途上,從大老遠的後方就聽見長鳴的喇叭聲,不以為意的我們就繼續在人行道上走著,還覺得很納悶:「馬路這麼寬,而且我們走在靠邊邊的人行道上,又沒人擋路,為什麼那台車要一直按喇叭?」說時遲那時快,那台開著超大聲音響的跑車,伴隨著「叭─叭─叭─」的聲音來到我們旁邊,距離大約兩公尺的距離,一個年輕的白人男子舉起他長長的中指,非常不屑的表情掛在臉上,吐出一個F開頭的英文單字之後,罵完了就揚長而去。

  簡直就是莫名奇妙!第一次在大馬路上被陌生人鄙視,先是傻眼了,回過神來,那種感覺真的有說不出的無奈和憤怒。在亞利桑那州人人幾乎都開車,搭巴士的大多都屬社會低下階級;況且我們又大包小包的走在路邊等公車,一副亞洲人的面孔,好像真的很格格不入。其實後來我也妥協了,覺得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會有歧視這件事情。不管是同種族,還是不同種族,都會發生。台灣比美國少說這些事情,是因為台灣的人口普遍來說還算是個很單一的民族。就算是歧視,也難以被掛上種族歧視四個字。但是,本省人跟外省人之間的紛爭呢?常常會發生,本省人不願意孩子跟外省人的孩子結婚,或是反過來。這些「歧視」不都在生活中一直發生著?我想要說的是,種族歧視也不是國外才有的,這是很正常的,但是怎麼去應對才是一個很重要課題。如果每個國家都能進行人權教育,或許發生種族歧視的機率可以再降低。在亞利桑那大學唸書的日子多采多姿,也因為這趟美國行讓我清楚明白種族歧視的感受以及人權教育的重要性。

  「人權」起源於人與人之間彼此的尊重,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個來自日本的小故事,使我明白尊重的可貴。很久很久以前,一家生意很好的點心店門口來了一個衣衫襤褸、渾身散發著一種怪臭味的乞丐,當他畏縮著走到蒸點心的大爐子前時,周圍的客人都皺眉掩鼻,露出嫌惡的神色。就在這時,店員急忙呵斥乞丐要他滾開,乞丐卻拿出幾張髒兮兮的紙鈔,說:「今天我不是來乞討的。聽說這裡的點心好吃,我也想嘗嘗...我已經想了好久了,好不容易才湊到這些錢。」店老闆目睹這一幕,他走上前十分恭敬地將兩個熱氣騰騰的點心遞給乞丐,又深深一鞠躬,說:「謝謝您,歡迎再次光臨!」在這之前,無論多麼尊貴的客人來買點心,店老闆都交給店員們招呼,可是今天他卻親自招呼客人,對他畢恭畢敬,而這個客人卻是一個乞丐!

  店老闆解釋說:「那些常來光顧我們店的客人,當然應受到歡迎,但他們都是有錢人,買幾個點心對他們而言是一件很容易也很平常的事。而今天來的這位客人雖然是位乞丐,卻與眾不同,他為了品嘗我們的點心,不惜花去很長時間討得一點點錢,實在難得,我不親自為他服務怎麼對得起他的這份厚愛?」旁邊的孫子不解地問:「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收他的錢呢?」老闆笑笑說:「他今天是作為一個客人來到這裡的,不是來討飯的,我們應當尊重他。如果我不收他的錢,豈不是對他的侮辱?一定要記住,因為我們的一切都是顧客給予的;要尊重我們的每一個顧客,哪怕他只是一個乞丐。」

  這個店老闆就是兩次被《福布斯》評為世界首富的日本大企業家堤義明的爺爺,他對乞丐的鞠躬之舉深深地印在了當時只有十歲的堤義明的腦海裡。後來堤義明曾多次在集團的員工培訓會上講到這個故事,要求員工像他爺爺那樣,尊重每一個顧客。這裡的「尊重」絕不是社交場合的禮貌,而是來自於人心深處對另一個生命深切的理解、關愛、體諒與敬重,這樣的尊重絕不含有任何功利的色彩,也不受任何身份地位的影響;唯有如此,人權的落實才最純粹、最質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