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夢想發光

失親兒基金會董事長 黃寶慧

  今年一月8日,我特別走了一趟茂林村,這是課輔班這學期最後一堂課,距離我上次去已經隔了一、兩個月,災區通往茂林鄉的道路仍然在施工中,因為大津橋斷、道路崩塌,走在河床往山上的路,沿線有時灰塵滿天、有時泥濘難行,過去幾個月來,同工載著課輔老師們一次次地上山來,實在是突破各種路況的困難。

  還記得在成果發表會上,我邀請所有孩子們將眼睛閉上,手放在心口,讓他們說說自己的夢想,未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有個孩子說他想當職棒選手,另一個孩子說她要當老師,然後是牧師、護士、美髮師、消防員、獸醫……,一個個職業從這些童稚的口中被說出來,對孩子來說,那不只是一個職業,而是一個個發光的夢想,但是要如何才能向夢想邁進呢?我鼓勵他們要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心、盡力的做好學生的本分。

  山上的環境有許多的不足,原住民的孩子,原本就是資源缺乏的弱勢族群,一場不留情的大水帶來的衝擊,更是雪上加霜。實際走訪災區,才發現這場水災遠比電視上看到的受損狀況更嚴重,即使是向來堅強樂觀的中年男性,談到這場水災,都壓抑不住他們的眼淚。「五年前栽種的幼苗,盼了那麼久,好不容易等到收成,結果一場無情的水災,把農地都沖毀了,什麼都沒有了,一切都要重新開始。實在是損失太大了!」即使到現在,大多數的災民在經濟上依然有很大的困難,原本賴以維生的觀光業和農業都遭到嚴重破壞,道路沒辦法正常使用,生活還沒回到正軌,未來的居住地點還是未定數……,重建,是一條漫長無比的路。

  扛下生計的大人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想要提昇收入及生活品質,就得離家到外地打工,因為沒有專業技能,工作的選擇其實很有限,勞力工作是最常見的型態,發生意外、病亡的機率也比較高。

  我們只能把希望放在孩子身上,這些原住民的孩子還沒有感受到外在環境的競爭和壓力,臉上帶著無憂無慮的純真笑容,期望藉由教育幫助他們,有機會靠近夢想中的未來。從9月份以來,災區定期的課輔班,孩子們下課後,有老師陪伴著寫作業、解答問題;每月一次的週末營,藉由不同的活動將品格及生活教育傳達給孩子。另一方面,社工持續的慰問、探訪,了解災區家庭在經濟及生活上的需求,讓他們想要傾訴的時候,有一個安心的出口。

  當其他的團體紛紛撤離災區,當媒體的媒光燈不再關注,我們依然選擇留在這裡堅定站立,藉由課輔班、週末營、慰問探訪,持續災後心靈重建的工作,用撿海星的心情,來陪伴每一位我們接觸到的孩子。

  我們也邀請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呼籲親朋好友們慷慨解囊,每個月500元,就能幫助一位失親兒,讓您的愛心持續延伸在這些最有需要的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