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道家的生態智慧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科員 黃巧惠
  

  反思人類最初創造的文明和文化選擇,我們會看到在人類早期生活的開始就表現出來的文化傾向,即對宗教、藝術、政治、道德及倫理等生活的追求,人類希望選擇一種豐富的精神生活方式,絕非後來社會發展中對於物欲的高度追求。如今,人類所依賴的自然資源越來越少,不可再生性資源已經限制了人類物質財富的奢侈享受。

  在古代中國文化的範疇裡,包含著精湛的生態思想。西方哲學強調人的主體性,而中國哲學也講主體性,但不是提倡「自我意識」、「自我權利」那樣的主體性,而是提倡「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道德主體,其根本精神是與自然界及萬物之間建立內在的價值聯繫,不是以控制、奴役自然為能事,而是以親近、愛護自然為職責。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無為」,其蘊涵的生態精神獨具特色。道家的最高範疇是「道」,它包含了人際關係和生態關係的所有領域,將人際道德和生態倫理看作是「道」在價值領域裡並行不悖的兩種表現。道家的生態哲學以「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的態度關懷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規律,通過敬畏一切生命從而完善人類自我生命。

萬物一體

  「道」是道家哲學的中心,亦是所有思想的出發點。中國古代哲學,大都以政治和倫理為軸心,而道家突破了此一局限,把思考的範圍擴大到了整個宇宙,用「道」這個多重含義的概念,將天、地、人連結在一起,樹立了樸素的整體觀,並由此觀看自然人間的各種事物。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四十二章》),莊子說:「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德充符〉)所謂得道,就是通過修養生命主體與大道合一。世間萬物是一體的,自然萬物的存在均有其合理性,人是天地萬物的一部分,要以平等意識尊重自然萬物的存在與個性。站在大道的角度(即無差別心)觀察人世,萬物一齊,物我無分。

  道家是在人與自然的相互影響和作用中來理解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人與自然有一個共同的源頭——道,正是「道」化生了自然萬物與人類,在「道」的面前,人與自然無異是同胞手足之情。人不可以萬物主宰者自居,若是無限制的摧殘環境土地,就會受到無法預料的反撲回應。人與自然萬物皆具道性,在這一點上是生而平等的,享有同等的權利,既然如此,人就沒有任何特權隨心所欲地凌駕在自然之上,而應該與自然共存共榮。

道法自然

  道家致力於修養個人之生命主體,韜光養晦,淡泊名利,以生命在情感、行為、自然、人倫與文化之互動中不斷修持。因此,它在對自然生態和人之關係的認識上,表現出開發生命活力的自覺能動性與自然對象的同一性。「順乎自然之道」,這個「自然」指的是事物本質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會之自然。參悟事物、人生和社會之本質,求得生命與本性應有的風格、態度和氣象,是道家生態倫理的目標與精神支持。

  道家生態倫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崇尚自然。「道」的法則即是自然而然,人的活動也應按自然規律進行。老子在《道德經.二十五章》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認為宇宙間天地萬物、飛禽走獸、草木蟲魚等等一切存在物都是由道氣所化成的,只是由於它們各自稟賦的道氣清濁不同,才各成形性,構成了多樣性的世界。《道德經》所謂的「四大」即道、天、地、人。作為宇宙間的四大之一的人類,如何處理與天地萬物的關係呢?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觀點,即人類要以地為法則,重視其安身立命的地球;地以天為法則,隨整個宇宙的變易而變易;天以道為法則,運動變化都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道的法則就是維護自然生長變化的過程,不人為地破壞這個過程的本來面貌,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自然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維持穩定的功能,這種功能使生態系統在整體上既保持相對的穩定,又使之沿著一定的方向演化。人類的過份干預可能會嚴重擾亂自然生態過程,甚至會造成自然生態系統的瓦解崩潰。

  道家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榮共生,相互作用。大自然是一個無限循環的整體,人與萬物都難逃自然之道的法則。道的自然本性決定了人必須崇尚自然,效法自然,循此人們才有可能使生命生生不息。《道德經》指出的「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正是又一道家生態倫理的重要準則。要人們去用心認識自然萬物相互依存的一體性,維護它的和諧之美而不狂為,如此才能和自然長久共存。

簡樸生活

  在中國古典哲學裡,對心靈的清淤工作被看得十分重要,它影響著人類精神生活的質量。講人權,必須改變人類自我中心主義的價值觀念,人們在享受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所創造的豐碩成果之下,環境生態正遭受無以彌補的浩劫與災難,隨之受影響的便是人們的生存空間與生命安全。過一種簡樸生活並非是對物質財富的徹底放棄,而是節制人類過度的物質渴望以及高速發展的經濟對環境與資源的浪費和破壞,盡可能用簡樸的原則建立物質生活的標準。這種生活追求所代表的是一種純粹精神生活的選擇,返回最單純的生活體驗,真正從人類精神生命所創造的文化中去重新發現生命之意義。

  道家的生態智慧是超越物質財富之上的生態思考。人權伴隨著生態保育的責任,我們汲取古人的智慧,讓它成為現代生活的新價值觀,改變奢侈和浪費的生活習慣,不再孤立地思考人類的發展問題,而是將「人與自然」放在一起共同來思考,建立一種永久和諧、「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發展願景。

  儘管古代所稱的環境保護和今天所指的環境保護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瞭解古人早已自覺地認識到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係,以及人類不僅要適應環境,而且還必須改善與保護生態等等事實,對目前的生態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在地球上人類並不是生命的中心,人權不應無限制的擴張,而應該建立在尊重萬物的基礎上。整個地球就如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我們必須學會像尊重自己一樣地尊重它。道家的生態智慧就在於它向我們展示了理解和評價生命自身的一種反思途徑,重構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友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