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當作語言,發展人權與潛能

太康精密產品副理 張偉
   電影「把愛找回來」迷失的小男孩一心期盼再見到親生父母,經過輾轉多次的波折危險,把心願化成音樂在廣場的交響樂中,重回父母親懷抱。

  電影「平民百萬富翁」貧民區流浪的小孩悅耳的歌聲,被有心人誘騙,淪為行人地下道行乞歌唱的孩童。

  我是一個普通人,生活在台灣,很幸福的可以偶爾去電影院看電影,並且還有一個普通家庭,和至少不愁吃穿的童年,上述舉例的電影情節,並不是為電影廣告宣傳,而是在每天的新聞裡,來自世界各角落曾發生的類似這樣的案件層出不窮,看了令人生氣且難過感慨,我們的世界讓孩子變成如何?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相信在每個地方,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的起最好的教育給子女,更何況是一般小朋友要能得到更好的學習環境就更困難了,在我很小的時候,因為爸媽的鼓勵,發現自己喜歡繪畫,並且也努力的希望能朝此方向發展,但是生活總是讓自己漸漸明白,藝術學院的學費昂貴,購買器材更不是人人負擔的起,若以業餘的方式發展,能夠以此為工作而為生的機率更是不高,於是試著兼顧的方式研究學習著,但多年之後,終是以賺錢的工作優先為理由,而擱置一旁,停滯不前,也許這些已經不是兒時的夢想了,但是覺得至少是一件自己最初喜歡的事物,生命中沒有參與過,令人覺得遺憾。
  
  於是我把喜歡繪圖的部份用在電子零件設計,用在每天都必須從事的研發工作裡,旁人看似結構生硬外觀普通的電子零件產品,其中組成的巧思奧妙,也只有工程師,或製造者了解。下班之餘也有一個三五好友組成的業餘的熱門樂團,在短暫的練團時間裡,用著音樂語言來彼此溝通,過程中當然也不免發生意見不合、爭執等,但是在音樂演奏的開始,想法就會變得一致,而合力完成演奏。有時候在朋友家的聚會裡,也會畫上簡單的圖案或做簡單的敲擊聲音和朋友的小孩玩遊戲,發現小孩對音樂與圖像的反應各有不同的反應與表情,覺得喜歡的節奏,有的手足舞蹈,興高采烈,哈哈大笑的,發現喜歡的圓形圖案,瞪著大眼伸手想要霸佔畫筆自己塗上幾圈。我看到最真的兩歲小孩表情,還在學著說話,表情比言語更為豐富的時候。就算是還未學會說話的小Baby,無論他們出生在什麼樣的環境裡,也有著自己天生的語言,像是自己的風格與個性!
  
   而每個人更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著無限潛能,那怕是處在不好的環境,生命一樣會努力成長茁壯,勇往直前。假設藝術當成是一種語言,像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表達能力,而人人像是一家人,用最簡單的方式彼此溝通,不論你來自何處,有什麼樣的家庭背景,都是平等的你我,彼此能尊重團結在一起,發現對方的優點,進而發揮每個人的潛能與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