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勞動人權應走向國際化

中鋼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工會 張明職

台灣勞動人權應走向國際化 勞動人權即是尊嚴勞動!資本家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帶著金錢與技術前往較低人力成本、低環保法規要求及低勞動條件的國家設廠投資,透過使用廉價勞工、壓榨勞工權益、增加勞動強度及延長勞動時間等手段來剝削工人及犧牲勞動人權。在生產的過程中同時也犧牲了當地的環境生態與個人身體健康,如此一個地方換過一個地方,一個國家換過一個國家。資本家們很少考量怎麼去努力在勞工權益、企業成長及環境保護三者之間去做平衡,大部分只顧追求利潤、追求企業的經濟目標而已。 以台灣企業鴻海集團在大陸設立富士康公司為例,從媒體的報導得知發生勞工連續十二起跳樓死亡事件及一起割腕自殺事件。分析結果後推測應該即是勞工權益被剝削,違反勞動人權,沒有合理的工資加上長期超時加班,造成員工過多心理壓力無處宣洩與調節,導致接二連三的發生自殺事件,實在遺憾!也難怪大家會質疑是“血汗工廠”。大陸的職場環境通常是離鄉背景的年輕人到外地工作,在人生地不熟的環境下,工作壓力大及身心嚴重失衡的情形在所難免,稍遇挫折無法調適與宣洩就容易發生憾事。如果企業家只為了追求經濟成長與利潤,忽略員工心靈的需求與調適,在事件發生後再請心理咨商師來輔導勞工、或請法師作法求平安,相信這只是治標非治本的辦法,唯有改善勞動條件、尊重勞動人權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再以台積電而言,曾連續12年蟬聯天下雜誌所調查的標竿企業龍頭,榮獲亞洲地區求職者最響往的標竿企業。但是在去年金融海嘯的衝擊下,卻重創了台積電多年來所建立的企業形象,勞資關係瞬間降到冰點,迫使董事長張忠謀對員工發表「台積人是台積電最重要的資產」之談話。張忠謀表示,去年辭退了好幾百位同仁,造成員工不安,為了彌補遺憾,已邀離職同仁返回公司任職,並強調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了,台積電將不會裁員。可是探究之後卻讓人覺得企業的無情與無奈,稍遇挫折為了生存就運用人力資源管理手法來逼退員工自請離職,甚至於涉嫌規避「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的規範,忽略「勞動人權」,忽略企業的「社會責任」。 台灣的勞動人權不能愈來愈退步,早期的工會體系大多由政府與資方掌控,勞資關係要做到平衡比較難,抗爭便成為爭取權益的方法之一。然抗爭也是勞動人權的一部分,過程中要一直修正與衝撞才能找到彼此的共識,雖然這期間難免有所震盪與傷害,但為了追求公平與合理的勞動人權,大家似乎更應彼此體認與體諒。例如84工時案,在2000年從一週48小時修改為兩週84小時,就是由單一廠場工會結合上級工會、全國總工會等等,去跟政府及資方團體所協商的成果。維護勞動人權如有必要修改勞動法令,就須透過具體的立法修法。實務上,企業的管理權往往勝過人權,在人權受到不合理的侵犯時,唯有集合勞動團體的集體力量,才能為勞工爭取應有的權益。在經驗過程中若有些微的參考價值,相信工時案的變更和改變就是一個案例。吾人自覺勞動人權離不開政治,政府主導一切,若要追求理想則必需靠大家的力量來影響政府,重視「SA8000」企業社會責任認證制度的推廣,進而提升「勞動人權」。環境、人權、經濟發展的平衡都是要靠大家的力量來努力,此模式走向要如何的拿捏,才能讓台灣的勞動法令修正得更臻完美,是台灣乃至全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標。   「人權」是普世價值,馬總統於2009年5月14日正式簽署「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兩公約,並由立法院審查通過成為具國內法的地位而與國際接軌。兩公約及其施行法於2009年12月10日生效,並與「世界人權宣言」合稱「國際人權憲章」(International Bill of Human Rights),其簽署在先進文明的國家算是大事。而台灣的勞動人權也應與國際接軌,也就是應以國際勞工組織(ILO)的國際勞動基準公約的宗旨,作為修訂相關勞動法令的追求目標與藍本,讓台灣的勞動人權走向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