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法治教育從尊重開始

東園國小/老師 陳郁娉

  近年來由於社會對於性別平等、人權法治的重視,因此教育當局亦將這些議題納入學生們的課程中,希望透過老師們的教學課程,使學生們能明瞭其重要性,進而身體力行。對我個人來說,這樣的想法立意是良善的,只可惜只有我們實際從事教育現場的工作者才會發現,這些宣導常流於口號宣示或政令宣導,並無法使孩子們有深刻體會或明白。所以即使有好的構思,若缺乏配套的教學方式,仍無法使這些概念牢記在學生們的心中。而且若太過刻板的教學模式強灌給學生們,也無法收到善意的回應。那該怎麼辦呢?我個人平日常運用幾項方式,可提供給大家參考。

一、 實際案例分享:

  每天我會利用導師時間和學生摘要說明前一天所看到的一至二則新聞報導,特別與目前學生年齡相仿的議題。例如:當遇到校園霸凌事件時,受害學生應如何處理的步驟,並會與同學們討論如果自己是霸凌者可能會受到的制裁有哪些?為什麼我會特別告訴學生可能受到的處罰方式?那是因在多年前曾協助陪伴過朝陽方案的學生,在陪伴他們的過程中,曾有學員如此告訴我:「如果在我犯下錯事前,有人先教導我這事是錯的,或許我就不會犯錯了。」當時他的話令我非常震撼,原來孩子們會犯錯常是因為無知、欠缺相關的法律教育而不幸犯錯,卻因此需要付出代價,這是多麼不合理的做法啊!所以自我擔任教師工作以來,我常自我提醒絕不可讓我的學生因無知而犯錯,因為那就是代表我失職。至於為什麼常用新聞實例呢?那也是因為當我們在聽他人的故事來教導自己孩子特別有效,孩子們會因為看得到而引起更多的共鳴,並加深印象,而不至於覺得法律是離自己遙不可及的陌生名詞,等到自己不幸犯錯才懊惱不已。

二、 角色扮演的方式:

  在學校生活中,學生難免會有一些口語或肢體上的衝突,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即將進入青春期,所以在情緒的控制上較不易,如果這時老師們過多的責備或處罰甚至說教,只會使學生更激動,無法聽入或更想反駁。所以我會請學生角色調換,猜測對方做此事心理可能的想法,或者說說如果他是對方,對這件事他可能的做法。這樣的方法,能使學生設身處地去體會別人與自己的不同之處,才能懂得尊重每人不同的特質,而不是一味地從個人本位出發。因為過於以自我為中心,眼中不易看到他人,那麼更不用提懂得尊重人了。我個人認為,尊重他人先決條件是能瞭解人我的不同,接納他人與我之不同,才有辦法談尊重。如果連這些基本條件都辦不到,如何說尊重他人,談人權呢。

三、 影片欣賞或讀書會討論模式:

  有時一些好的典範或行為在平日生活中難找到,這時利用YouTube中的影音分享,和學生一起討論。例如:當我們在學習認識特殊學生時,或許平日學生對他們的生長、學習情形不太了解,但透過影片卻能使他們感同身受,進而發展出同理心也願意為特殊人士進一份心力。這樣的做法比平日的教條式教學更快達到效果!每學期的閱讀列車,老師們也會挑選一些值得讚許的人物傳記供學生們閱讀、討論,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喔!

  以上的方式只是我平日在教學上常用來引導孩子們去體會尊重他人、懂得人權及法律的小方法,僅提供自己的淺見與大家分享。不過我仍相信這些方法應能潛移默化到學生吧!更期待學生們都能行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