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和生活習習相關

林芳妤

  以往提及「人權」一詞,總覺得和自己距離甚遠,且是一個專業又複雜的議題,大概都脫離不了一堆專有法律條文...等。但這些年來台灣人民意識抬頭及媒體報導的深入普及,「人權」這個名詞似乎成了日常生活中常被提及的事件。

  金融風暴影響下,失業率節節攀升,政府提不出建設性之作為,百姓走上街頭要求工作權,原來這也是「人權」的一環,如此接近我們的生活並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計。

  『節能減炭』成了漫天口號的同時,我們當知環保的時代來臨,坐在電影院裡看著【2012】及【搶救地球】中令人驚心動魄的畫面,當新聞頻道報導著八八水災的怵目驚心,殊不知原來維護人類和大自然的和平共處亦是「人權」的一種展現。

  近來死刑的執行與否佔了各大媒體版面,總認為只要奉公守法,這類問題根本不會和自身有任何關聯,這是屬於另一個法律專業領域的職責,當看到人權團體出面進行相關活動時,恍然發現原來這也是「人權」含蓋的範圍之一,也許我們無法體會被害家屬的心情,沒有資格定論死刑的是與非,但我們願意為人權努力而進行各種的討論,並取得大眾的共識。

  這十年來外籍勞工佔台灣職場人口比逐年增加,勞資糾紛案件更是層出不窮,主僱關係不睦的案例亦不在少數;外籍新娘的議題亦喧囂一時,皆在在顯示外國勞動者的人權保障,亦成了台灣社會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議題。國家在適用外國人勞動者,法制上的保障規範方面,應致力於符合其基本人權的實現,同時,也應力求渠等勞動人權,至少和本國人勞動者達到公平性與一致性。

  媒體發達的今日,大眾生活中茶餘飯後討論著公眾人物的八卦隱私時,隱私權的維護亦是人權的伸張;於是,人民一方面有或者主張「知的權利」,希望多知道一點他人的事,但另一方面卻又要極盡地防止他人知道自己的事情。其弔詭之處就在於,大眾也許一方面斥責狗仔橫行,但另一方面卻對「欣賞」或「窺伺」狗仔們所獵取的各式各樣的名人照片或新聞表現出高度的興趣。當媒體為了滿足普羅大眾「知的權利」,其所受到「第四權」光環加持而高擎的「新聞自由」大旗便很容易和公眾人物的「隱私權」發生基本權的衝突,這在在都是我們必須思考及反省的。

  社會權的追求目的,幾乎集中在「維護人類尊嚴」的目標之上。在人權價值已普遍受到國際肯定的今日,以維護人性尊嚴為目標的社會權卻依然是充滿爭議。是什麼樣的因素造成社會權無法受到普遍的承認與保障?在人權觀念不斷的發展與變化之中,社會權的涵義是否也有所變化?社會權與自由權的互動關係為何?社會權的出現又使得原本的人權體系作出怎樣的調整?社會權與自由權的衝突,以及社會權在憲法上的效力,這兩個爭議點是導致社會權無法獲得普遍承認與保障的最重要因素。

  但無論如何,共同伸張並維護各項「人權」之間的平衡及共識,是人類不可推缷的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