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觀察學習趣

台灣國際標準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資深經理 許建仁

  生態觀察興趣的培養,其實初始是因為主辦的何老師要求參加活動者,需有家長陪同,並事前預習,於是跟著孩子一路走過來,從懵懵懂懂到樂於浸淫其中。原來對於花草、昆蟲、動物、岩石,只是存在於可遠觀而不可近翫焉的觀賞,美者美矣,不美則敬而遠之,或以數大成美而觀之。就像爬山,以高山峻嶺崇之,以奇岩美景悅之。跟著活動一次一次的舉辦,看著小朋友對於界門綱目科屬種的分類愈來愈清楚,對於植物的葉片如單生複葉、三出複、或掌狀或羽狀、或二回羽或三回羽,對於翻飛而過的蝶類如鳳蝶、蛺蝶、粉蝶、斑蝶等,都能朗朗上口如數家珍,大概也只能感佩於幼童的強大記憶能力,及滿意於對這些生態旅遊教育的回饋,對於這些抝口的名詞,之於我大多還是止於耳聞而已,然而在一次賞螢活動中,漸漸有了些許改變。

  那應該是個不到1.2 公里的山間小徑吧,對於有人願意捨棄蓋高爾夫球場的盈利,而只為代螢火蟲尋找個家的「儍」勁只能讚佩。導覽的老師在行前要大家猜一猜,這樣的距離可以發現多少種不同的昆蟲,大人小孩七嘴八舌地從十五種,一路猜到至多四五十種,大家一路找蟲的結果,最後看到了有八十七種之多,(據說還有兩百多種還巧妙的躲在一旁偷笑)。沿途相伴的還有飄落滿地的油桐雄花,侏羅紀之前經歷冰河時期仍存活至今的雙扇蕨,及山谷水澗旁此起彼落如鳥叫聲的斯文豪氏樹蛙,還有一隻半路迎面而過,屈伸著半公尺身長的蚯蚓。原來這看似平常無奇,沒有大山大水的小徑,竟有這麼豐富的世界,讓我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巨觀,能開始以微觀欣賞自然。一行人花了三多個小時的慢遊精賞,最後迎接我們的是滿谷飛舞的螢火蟲,不僅感受到陸游詩人「輕羅小扇撲流螢」的雅致,我們更可以從螢火蟲飛行的高低,發光器閃亮的節數,判斷雄雌,並認識螢火蟲的一生,瞭解其作為生態環境指標的重要性。莊子齊物論曾說:「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看大看小,存乎一心。小孩雖小,童稚眼裡的世界很大,大人雖長,往往眼中的世界反因求利而小,小孩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是我成人亟需尋回以作為處事的初衷。

   雖然已經七年,我們至今仍從何老師以遊生態、以小孩為師為樂。陸陸續續參加過多次的活動,如富陽公園的午後及夜遊,見識了富陽三寶及青蟬脫殼,到過花東去追尋海岸山脈地質的形成,也探訪過北埔古厝,一究古蹟及前人生活之美。行程中,或在路旁摸岩壁、海邊找石頭,或在夜裡林間燈照探蛇、找蜘蛛,或蹲在山徑旁,就著植物算著幾回羽狀複葉,每遇路人欣羨問起,是來自哪裡森林小學或某單位的校外活動,我們微笑而不語。遙想李白的一首詩,修改如下或以為答:

最愛何夫子, 風流天下聞

紅顏捨教鞭, 縱身生態圈

悠遊荒野陌, 迷花不事君

樹人安可抑, 徒此挹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