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的真實人生

台北市動產質借處稽核 賴致翔

  在2007年的時候,由作家袁瓊瓊所寫的一篇部落格文章「兒子沒有說話」,內容提及了一位15歲的資優生,因為母親多次反對他玩線上遊戲,最後以較激烈的手段把電腦鎖住,這位學生竟以死來表達他的傷心。

  這篇文章在網路上引發了很多迴響,主要是袁瓊瓊以學生的角度去探討這個事件,而不以專家學者的立場來論述。為什麼網路上的身分對這位15歲的少年這麼重要,失去了這個身份他寧願選擇死亡。

  事實上,多數對網路較陌生的長輩們,仍然認為網路是「虛擬的網路世界」,但是在網路的人際互動上,卻可能比現實生活更真實。多數的網路遊戲都需要多人合作,當孩子一個人在電腦前面的時候,他可能正扮演著領導上百人的城主,指揮他們與鄰國作戰。正因為網路見不到面,上面的人性可能比起現實社會更赤裸裸,更毫無遮掩,嬌弱的男孩子可能扮演猛男,中年的大叔可能扮演美少女,但是要在眾多玩家之中脫穎而出,甚至領導這些其心各異的人為了共同的目標作戰,難度可能不會比在現實社會中擔任主管來的容易。更進一步來說,一個遊戲帳號如果惡名遠播,沒有人願意與他並肩作戰,他只要兩分鐘換個新帳號,就可以重啟他的遊戲人生,這樣的環境之下,每個玩家能夠認識的,最後能夠一起合作的,只有具有同袍情誼,能共患難同享福的玩家。

  距離2007年的事件,時間過了三年,現在是facebook與plurk等微網誌興起的時代,所有人在網路上的身分變得更是真實,多數網友都可以利用你的帳號,簡單查到你的真實姓名,工作地點,就讀學校等等個人資訊,這樣的環境下,網路人格更顯的重要;網路上流傳著一句話「事件會被遺忘,但是google會記住」,任何新聞事件,不管過了多久,都有可能會在搜尋引擎上被找到,被提起。

  所以在這樣的社交環境之下,網路不再是「虛擬的網路世界」,而是「與現實生活密切連結的網路世界」,但法令卻還沒有趕上網路的快速發展,各式各樣的網路犯罪、詐騙、個人資料保護等等,網路基本人權確實值得我們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