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惜大自然從觀察做起

金華國中退休教師/北市野鳥協會義工 黃緯

  受朋友之邀 , 2010年三月中旬,帶領台北市龍安國小三年六班的孩子到大安森林公園做鳥類觀察。因為適逢春天,許多鳥類開始求偶、築巢,正好是認識鳥類生活的好時機。

  觀察之先,叮囑他們輕聲細語,不做驚擾行為,這是學習尊重的初步。其次,簡單介紹食物鏈的概念,讓他們在觀察鳥類的同時,也順便留意周邊的自然環境。

  其實,觀鳥只是個引子,所有賞鳥者都有個共同的經驗:一旦被激起了美感和好奇,求知欲必隨之而來。愛屋及烏,後續的探索和關懷是可以預料的。

  果然,在研究鳳頭蒼鷹的棄巢時,有人問起棄巢的原因。干擾,我提醒,松鼠喜歡偷吃鳥蛋,七八隻總是樹上樹下的攀來跑去,鳳頭蒼鷹趕不勝趕;加上攝影者和聚集的遊客,所以鳳頭蒼鷹搬家了,搬到僻靜角落、高大的垂榕樹上。那他們靠什麼補充蛋白質?為什麼不順便捕松鼠來吃?有人問。因為這隻雄鳥是人工飼養後放飛的籠中逸鳥,加上松鼠身手矯捷,捕起來比較費力,目前牠們多半以攀木蜥蜴、老鼠、鳩鴿或五色鳥、麻雀等小型鳥類為目標。

  至於這些被鳳頭蒼鷹捕食的動物,自己又靠什麼維生呢?我反問。答案一一出籠,順便又復習了剛才提到的食物鏈。歸根結蒂,有健康的花草樹木和土地,才有辦法維繫不同的物種層。那麼身為食物鏈頂層的人類,是維護者還是破壞者?三年級的孩子已有相當的環保概念,丟出問題思考,聯想、分析、推理,正好激起一番省思。

  好奇心引發求知欲,問題自然也環環相扣。樹上掛的不只鳥巢,還有紡錘狀包著枝幹的土質物品,那是什麼? 確認是蟻窩之後,下一步就要比對蜂窩的異同了。看到五色鳥的圓洞穴,馬上有人推斷五色鳥是啄木鳥,要不然怎麼會啄洞呢?偏偏牠只啄洞做繁殖,並不像正牌啄木鳥捕食樹內的蟲子,所以把牠們歸為擬啄木科。那牠們怎麼選擇樹幹?這苦楝樹有毒嗎?有個小朋友耽心的問:有毒的話,雛鳥會不會被毒死?還沒給答案,他又指著一旁的大葉安和黃連木問:這些樹是不是也有毒?原來他對植物的毒性很感興趣。面對好問的孩子,心中總不免竊喜一番,因為他不但有熱切的求知欲,也開始留意鳥的生活環境了。

  這隨機播下的種子,假以時日,那一天生根發芽,極有機會成為大樹。凡是參與過鳥會活動的人,都有個共同發現:鳥會中人才濟濟,賞鳥夥伴並不限於賞鳥的執迷。植物、蛙類、昆蟲、蜘蛛各有所好,蝶會、荒野協會的成立,和鳥會也是有相當的淵源。記得二十年前的一個暑假,帶著孩子參加鳥會舉辦的陽明山二子坪一日遊,從一隻蟬飛上草帽,就有連串的驚喜:糞金龜滾糞球、竹節蟲擬態、鳳蝶吮花蜜、土蜂鑽土洞、甚至攀木蜥蝪走在電線上走鋼索,若不是領隊指引,我們哪來這個慧眼呢?當時,鮮少看到的五色鳥站在枯枝上,自己也和當前的家長、孩子們一樣,從內心發出讚歎。以後也才逐漸了解,五色鳥未必每啄洞就用,樹上好幾個洞穴是常有的事,一方面狡兔三窟避天敵,二方面若鑿錯方位招風雨,只得棄巢。

  探索不盡的知識寶庫,靠的就是欣賞熱情和觀察累積。從前害怕毛毛蟲、厭惡蜘蛛與蛇,如今貼近大自然,已懂得平等心對待。本來豢養寵物鳥,現在知道進口物種對原生種的傷害,開始珍惜在地枝頭鳥的自由。對綠地、濕地的功能深入認知,了解經濟開發需要審慎衡量;另外,驚訝的發現,過量的肉食,也會導致雨林消失、地球暖化。人類製造的垃圾,如果無法回收、再利用,沒多久,地球本身就成了大垃圾筒;心懷地球資源,順手關燈節水成了日常習慣......從單獨賞鳥的微觀,慢慢已拓展到關懷環境的宏觀,這是早先所始料未及的。

  「黃奶奶,夜鷺為什麼白天還睡覺?」「哇 !那隻尖叫不停的鳥就是圖片上的紅嘴黑鵯!」回頭望望孩子們探究時發亮的眼神和興奮的神采,深刻感受出自然觀察所賦予的不凡意義。有朝一日,他們成長後,身邊是不是也會圍繞著一批未來的環保小尖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