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與教育

台中市光明國中校長 張玉台

一、前 言

  1948年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宣言第26條把受教育的權利列為是基本人權的一部分,明確地指出教育的目的在充分發展人格,加強對人權及基本自由的尊重,一直到當今公民與政治權利公約及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公約,兩個人權國際公約的簽訂,充分說明人權是教育核心的價值。吾人由人權發展歷史來看,十八世紀所提倡的宗教、集會、結社、言論等個人的消極人權,到十九世紀工業革命興起,發展出工作權利和受教育權利等。二十世紀七零年代,又有了發展權,和平權和環境權。當今又有網路人權的議題,這些在在說明人權意識的覺醒是一步一步透過教育加以傳播。人權與教育,教育與人權是息息相關,人權教育,教育人權的推展成為人類發展中重要課題,值得吾人加以重視。

二、教育保障人權

  教育的對象是人,人之所以為人,必有其基本人格尊嚴與價值,不因性別、人種、宗教、貧富而有別,因而在人類教育發展過程中,出現許許多多偉大教育家,提出許多偉大教育思想,皆是以人為出發點,照顧到人的需求、人的滿足與發展,至聖先師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成為教育千古不變的基本信念,指引教育的發展方向,而「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不正是彰顯學生基本受教人權理念嗎?因此我國在1999年制定教育基本法,明確保障人民接受教育的權利,同時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賦與學生言論表達的自由,培養人民的建全人格、民主的素養、法治的觀念等為教育目的 。正是將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偉大教育理念以立法加以保障實踐,教育的發展必然包括人權教育的推動,因為教育的對象是人,一方面尊重學生的受教權利,另外一方面教育理念就是人權的理念的核心,「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說與聯合國所倡導的人權宣言理念完全符合,細看國內當前重要教育政策走向均以邁向「人權立國」為考量,教師法、特殊教育法、性別平等教育法等的制定均以法律保障教育促進人權之方向,人權在教育的普及之下,成為進步社會普世價值。在全球人權意識覺省的今日,回首人權奮鬥發展歷程,教育發揮了無上功能,「天賦人權」已深植每個人的心中,這是教育與人權互為因果,彼此可說共生共榮,由人類過去一兩百年人權發展歷史可為之證。

三、人權發展的基石靠教育

  人類文明的進展永無止境,由西方兩百年來的人權發展(中國才一百年)至今,許多個人基本人權都以立法獲得保障,除了少數共產社會主義國家外,民主法治現代國家人權在憲法中都加以明列,自由、民主、法治、人權已成為現代民主國家基本核心價值,是否人權就實踐了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就在去年(2009)五月,政府簽署<公民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並於2009年12月10日生效,就充分說明國際人權發展是不斷進步,我國要建設為人權大國,就得時時與國際接軌,時時檢視國內人權實踐現況加以修正,迎頭趕上,才不愧為現代文明國家。況且人類文化發展已進入地球村時期,全球化時代來臨,人權問題層出不窮,政府與人民,權利與義務,國與國之間,都充滿急待解決的人權難題,再加上當前是網路時代,虛擬e化時代,產生許多網路人權新議題,有待解決,不管時代如何變,唯有落實人權,才是真正民主,才是真正法治。而人權意識的發揚,人權國家的實現,靠的是甚麼?答案是:教育--人權教育。以下就如何透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以奠定人權根基,讓人權實踐在你我生活之中,這是現代民主法治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樂的保障。

四、人權教育啟蒙期---愛與榜樣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個人的最初啟蒙,影響人的一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理想的家庭教育是充滿愛與關懷,以愛與榜樣教育子女,尊重子女的想法,捨棄威權式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基本的人權啟蒙。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常以嚴厲管教為尚,子女有如父母的財產,很少受到尊重,棒下出孝子,更是普遍存在的觀念,西方教育理念東傳,我國傳統父權威權式教育方式受到質疑與挑戰,打罵教育方式造成親子關係隔閡,不利幼兒發展,再加人權意識覺醒,傳統打罵教育有違兒童心理發展,良好親子關係應該建立在愛與榜樣之上,我國人權教育的開始應該建立於現代家庭教育,父母首先有正確教育子女的認知,並具體力行行為榜樣,充分與孩子溝通,揚棄打罵管教,代之以鼓勵、同理心、討論、尊重差異、建立學習楷模、權威是來自子女對你的尊重,而非自然形成,愛與榜樣為核心的家庭教育自然教導出具有人權觀的兒童,深深感受到家庭的自由與溫暖,人格健全發展,奠定終身良好的心理素質,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可謂影響不大,我國人權教育的基石應奠定在正確的家庭教育之上。

五、人權教育成長期---尊重差異的學校教育

  幼兒長大進入學校,接受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學校教育如何施教?校園文化氛圍為何?教師管教方式等等都影響學生人權意識的成長,過去長久以來學校校園強調威權體制,體罰學生司空慣件,集體管理制度下奢談學生人權,從服裝管理到頭髮、襪子樣式齊一,有如軍事化管理,學生差異亦視而不見,模式一致,標準一致,重群性而忽略個性,但近年來大力實施教育改革,校園自由民主化呼聲高漲,威權退出校園,改以正向管教代替,友善校園的推行,公民法治教育的落實,學教師不再以打罵體罰管教學生,而以尊重差異,提倡學生人權替代,加以兒少保護法、性別平等法、教師法的頒布學生人權、婦女人權、教師人權獲得保障,教師會的組織落實了校園民主,人權教育成為課程中的新興議題,我國人權教育在學校中加以實施,對我國人權的推動打下良好基礎,尊重差異成為學校教育的核心價值,把每個學生帶上來更是老師的職責,加上適性教育的實施,特殊需求學生獲得妥適的照顧,凡此種種均說明了近年來學校教育重視人權教育,因而人權立國的口號在教育施政上具體的落實。繼家庭教育重視兒童人權,學生人權亦獲得彰顯,為人權教育打下根基,人權教育在學校教育中開花結果。

六、人權教育茁壯期---服務人羣的社會教育

  學生畢業進入社會,由於在學校教育重視人權教育,因而學生具備人權意識,在群體中重視個人權益的保護,再加政府各項人權立法,以及社會非政府組織大力提倡人權保障,無論個人基本人權、消費者權益、環境權、個人隱私權在在都以立法加以保障,政府宣示要以人權立國,說明社會的氛圍是注重人權的,因而保障人權的核心價值已深植人心,我們應強調服務人群的積極社會觀,以從事義務工作為榮,照顧弱勢族群,人權意識有了積極的發揮,人權教育在服務社會的普遍氛圍下,每個人的人權獲得積極的保障,安和樂利的社會因人權教育的提倡獲得實現,這是服務人群的社會教育之功。

七、人權新議題—網路人權的基本認知

  當前資訊社會形成,這是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挑戰,實體社會的人權已不符虛擬E化社會需求,如何加以立法保障虛擬資訊人權,在E化虛擬中如何保障個人隱私權,個人通訊權如何獲得保障,使用網路是否為基本人權的爭議,在在需要形成人權共識加以探討。舊有人權議題如何落實在虛擬世界中或增加新的人權內涵以符合當前資訊社會需求,就是網路人權的重要目標。人權新興議題正待政府加以立法保障,吾人不得不對其有基本認知,以保障個人權益,也尊重他人權益,建構自由、健康、便捷的網路世界,這是當前「人權立國」的努力目標。

八、結 語---全民共創以民為本、以法為規的人權社會

  人權社會的形成基本上要以民為主、以自由、法治為規範,方有實現之日,今日台灣已大步邁向人權典範國家,政府的宣示尚不足以保障人權的落實,還需要全民共同努力,由家庭教育為基,進而提升學校的人權教育品質,再運用社會教育力量,教育全民為人權價值而奮鬥,相信人權典範社會將逐步實踐,人民幸福獲得最大保障。再加上資訊網路人權的保護,我國將邁入人權模範國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