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環境,永續萬物生命

美商台灣杜邦二氧化鈦廠/技術員 李耀華
  

      陽光、空氣和水生命三大元素,缺一不可,三者間相互平衡,過與或是不及將因「失衡」釀難。萬物之生生不息,就是萬物間生態巧妙平衡,保持多樣性的生物發展,與食物鏈上的供需類同息息相關,當一個物種的消失,即表示某相關鏈上的物種必需重新適應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原有的習性,甚至危害到其它物種的生存權。物競天擇雖有其理,但身為食物鏈最頂端的消費者,難道無法在自然下讓所有生命得到該有的基本生存權?還是自認為最高等生物就能為所欲為?

   尊重生命保護環境,是生存下去的啟端。工業革命之後人類從溫飽進入到繁榮,接著就是追求享樂的生活,然而在過去環保意識未被重視的年代中,工廠生產後所排放的廢氣二氧化碳等飄散到大氣,即可能是造成地球暖化的最大元兇。根據1996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氣候變遷研究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預估,認為若要在21世紀末將二氧化碳濃度穩定在工業革命前的兩倍(550 ppm)內,則目前全球排放量必須削減一半。但現地球二氧化碳濃度仍不斷上升,為此,要避免環境繼續惡化,國際間已定期的召開環境相關會議,如在1997年12月日本京都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中簽署「京都議定書」,規範38個國家及歐盟,以個別或共同的方式控制人為排放之溫室氣體數量以期減少溫室效應對全球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溫室效應地球暖化所造成的衝擊,所見皆是無一能倖免,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在其著作「不願面對的真相」表達其希望世人真正了解全球暖化的嚴重性!並且幫助世人拯救地球,阻止它走向自我毀滅的方向。如此全球性的緊急狀況,而我們這些老百姓在事情尚未惡化到無法挽救的地步,必須儘快在我們還有能力時採取行動,以阻止浩劫如「2012」般地災難片在真實世界發生。相同情況也在「國家地理雜誌」拍的「改變地球的6度C」片中出現,都在告誡著我們,今天人類在不立即上去搶救這唯一的生存環境,明天過後…我們所得到的後果可推演而知。尊重與良知是當我們人類求生存時更要注意的事情。森林是一個高密度樹木的區域,這些植物群落覆蓋著全球大面積,並且有吸收及下降二氧化碳作用,孕育動物群落、調節水文湍流和鞏固土壤有這重要作用,是構成地球生物圈當中最重要的一環。目前印尼與亞馬遜流域大量的原始林遭到驚人的速度被砍伐,該國政府卻無力阻止如此破壞事情發生,開發過度的結果就是災難的開始,大地勢必反撲。

   有良知的企業與民間環保意識的提升是減少環境再受傷害的關鍵。例如1986年彰化鹿港居民反對美國化工業巨人杜邦公司到該地設置二氧化鈦廠。歷經長期抗爭後,杜邦宣佈撤廠。不過在稍後,杜邦公司也重新檢討整個作業流程,並決定引進更先進的技術,生產廢棄物不再採取海洋棄置方式處理,因此先贏得了國內專家信任,然後杜邦再不斷與當地居民溝通,最後杜邦五年後終於得以在桃園觀音設置了二氧化鈦廠。目前該廠已經成為國內模範工廠。台灣的國土規劃亂無章法,零零星星工廠散落在各地,即使有許多工業區土地處於閒置荒廢狀態,但是不斷有新的工廠陸續繼續進駐農業區,再加上灌溉跟排水系統沒有分離,綠色淨土慢慢地被染成黑色。面對著被污染的土地、污染的河川、污染的海岸,即使不去看它,我們還是繼續吃著有毒的食物,有健全的法規制度,並且長期監測各種環境介質,才能找出病因、加以治療。工廠排放的廢氣是否達到空氣污染管制的環保標準?生產後的固體廢棄物是否正確依物性特質處理?生產過程中的所排放的廢水是否也有符合國家訂定的廢水排放條例?企業有良知是萬物之福。反之,天理難容,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的美好生存景觀,亦將成為黑色瘠土。

   天生萬物以養民,民當珍惜以報天。生態環境的變遷所代表的含意是人為的破壞所產生的結果。大自然有他自我平衡的調整機制,愛護他,尊重他所孕育出來的億萬生命,他也將回饋給我們,我們也只能藉由他,得而生生不息的延續我們後代的子子孫孫,今天在不好好的省思環境對我們的重要性,一而再的破壞,取而代之的就是目前我們所見的全球一連串天災降臨。人們的貪婪,自私,無情連鎖效應已生成,立即改善最重要,自己先做起。一句話,一個善良的心念,尊重中學習愛護周遭的環境,禰補所有的過失,上天愛世人,就看我們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