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廢除死刑?

伸遠股份有限公司國外部 業務 李倩文

  今年三月,前法務部部長王清峰,因為公開發表聲明在其任內不會執行死刑,而引起諸多立委以及百姓的撻伐,最後她也成為台灣第一位因為主張「緩死及廢除死刑」而下台的部長。當時這個議題吵的沸沸揚揚,而我家對於是否廢死也分為兩派,基本上我是主張最終是應該要「廢除死刑」的。

  我的看法有幾點,首先一個基本議題是「天賦人權」。人不是神,沒有人可以決定另一個人的生命權,即便是經過人為考試成為法官一職的人也是一樣。目前全世界有已104個國家廢除死刑,而10年以上未執行死刑的國家也有35個,合計139個國家,占了全世界的七成以上。除了世界趨勢外,也可從冤獄案件之多看見一些端倪。

  根據立法委員朱鳳芝在今年司法節的報告指出,從民國88年至97年間,共有5435人獲得冤獄賠償,共計發出超過46億8千多萬元的冤獄賠償金,若加上未提出申請或未獲准賠償者,受冤獄的人數還要更多。再以2008年台灣最高法院判決確定案件共6542件為例,其中無罪確定案件有697件,換句話說,有超過10%的人是被冤枉的。當然這些都只是台面上的數字,如果再加上沒錢請律師的犯罪嫌疑人人數,我想冤獄的比例應該更高。

  此外「死刑」的基本精神是起源於報復主義,以暴制暴的想法。而且從很多人生故事知道,受害者家屬失去親人的傷痛,絕對無法只因兇手的伏法槍決而跟著消失。然而從慈濟月刊上「張美瑛師姊」的故事讓我看見「寬恕的力量」--2007年更生人楊振堂打死台大副教授謝煥儒的事件,引起台灣社會的恐慌;然而,謝煥儒的妻子,張美瑛,卻在第一時間選擇原諒。在她趕到醫院時,丈夫已經往生,當時她沒有呼天搶地的大哭,也沒有咒罵楊振堂,她默默流著眼淚,靠在丈夫耳邊輕聲地說︰「爸爸,我們原諒他。」因為在佛教信仰中,人往生時,耳識是最後離開,若丈夫能夠聽見她的聲音,她只希望丈夫走得無牽掛。她的寬容,安撫了所有人的不安,她說︰「我不要丈夫帶著仇恨離去,若是前世欠下的孽債,還了,當下解脫;如果沒有欠,那他就是示現菩薩,用死亡喚醒社會大眾要對更生人伸出援手。」而且驗屍當天,警方借提楊振堂到現場做筆錄,他不停地說︰「我不知道」。

  張美瑛不恨楊振堂,她說︰「我要如何仇恨一個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的人?」 。對一般人來說,要原諒傷害自己的人不容易,要原諒殺害至親的兇手更不容易,但從這個故事中,我看見了不同的「生命觀」,帶來了寬恕的力量!

  其實是否「廢除死刑」對一般人而言都是個沈重的議題,就像學術研究調查指出台灣有95%的人不信賴司法的公正性,但是竟然有98%的人贊成「死刑」應該繼續存在(法務部的民調顯示則是75%)。我想這個矛盾是來自社會治安愈來愈敗壞,讓人無法相信人性,所以期盼透過法治來約束人做壞事的行為。但就如前述,我想人類的歷史最後還是要走上廢除死刑之路,只是除了政府的配套措施外,如保護被害人家屬、替代刑罰…等,也許還是必須從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品德教育等根本著手,來喚醒人的良心,用良知來約束行為才是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