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自然,護衛地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針灸科主任 江裕陽
  健康是權利,保健是義務,保護賴以維生的環境,更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

順應自然是東方的養生哲學

  「氣」是萬物共同的源頭,一氣生萬物。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降,為地。依據「天人合一」的哲學觀,人的氣來自天地之化育,故人體被視為大宇宙中的小宇宙。人若能配合四季時序的變化,調整生活作息,自較能保持身體健康。

  一年四季不同的氣,與人體臟腑之氣有共振關係。依中醫理論,春之氣與「肝氣」相通,夏通於「心」,秋通於「肺」,冬通於「腎」。春天的氣,是向四周展開的運動,對應大地動物冬眠後伸展懶腰的動作及植物生根發芽的舒張景象(以木代表);夏季的氣,對應大地萬物的欣欣向榮(以火代表);秋天的氣,向內收斂,對應大地萬物的成熟內斂(以金代表);冬季的氣,深藏下陷,對應大地萬物處於休眠狀態(以水代表)。金、木、水、火、土,合稱「五行」,代表自然界五種氣的運動方式。人體臟腑之氣,即透過五行相生相剋的調整原理,以達到恰到好處的「致中和」境界。

  古人觀星望斗,發現北極星座會隨著季節的變換而改變方向,他們春天播種,秋天收成,如果錯過了農時,農作物無法正常生長、收割,生活即陷入困頓,所以他們發現,順應自然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古人茹草飲水,採食果實,基本上均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古人依道而生,順應自然,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恬淡虛無,所以大多能安享天年。

違反自然的「食品添加物」是健康的隱形殺手

  古時候,人們為了保存食物,會用醃、燻、泡、醬、風乾等種種方法。進而為了促進食慾,逐漸發展出增加其色、香、味的各種方法,例如會用紅花煮蛋,用紅麴烹調紅色的肉類食物,以增進其色澤;用新鮮的香料,如蔥、薑、蒜、香菜、五香粉、八角、花椒、桂花、紫蘇等,來增加食物的香味;用香菇、海帶、黃豆芽熬湯,以增加其鮮味;用人工捶、搗的方法,來增加食物的Q、脆口感等。因這些添加的天然物,本身即是一個穩定的平衡系統,對健康較無不利的影響。隨著時代進步,人們對食物色、香、味的要求愈來愈高,且因為天然物產量有限,成本相對較高,為了更加吸引消費者,這些天然的食品添加物漸漸被低價、量大的化學合成品所取代。

  大部分的食品添加物,尤其是化學合成品,因為不是天然存在於食品中,而是在製造過程中另外加入,難免潛在存有遭受污染的風險;少部分的天然物,在製造處理過程中,或多或少亦會有變性物質產生,雖然行政院衛生署對各類食品添加物之使用範圍及其限量標準有明確規定,但許多符合限量標準的個別食物,加總在一起,亦可能超出容許的安全標準,而危害到身體的健康。添加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幾乎無所不在,我們常吃了許多食品添加物,影響身體健康而不自覺。政府的食品衛生管理,並不一定能確保飲食安全,唯有仰賴消費者的環保自覺及食品製造業者的良心,才能確保國民健康。

天災是人類共業

  人一旦一味追求食物的美味,本性容易為味覺所迷惑,一再的追求外在的形色,清靈的本性亦易被遮掩,故老子在道德經中提醒我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固然為人類帶來各種便利,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副作用,它使人類過度的耗用有限的地球資源,破壞地球平衡的生態,人類無休止的追求經濟成長,結果卻使人心更加貪婪、不安。近年來,憂鬱症患者愈來愈多,社會上家暴、虐待兒童事件頻傳,自殺悲劇時有所聞。大眾媒體的報導,盡是揭人隱私、謾罵的負面消息,顯示這個社會病了,而且病得不輕。

  人能存活在天地間,必然受到外在環境某種規律的規範,就像悠游於水中的魚,外在的水溫一旦變了,魚豈能不受影響。同樣的,人類生存的外在環境漸漸惡化,這些年來,氣候變得非常怪異,應該冷的地方變得非常溫暖,而應該熱的地方卻下起大風雪,氣候不穩定,溫差變化大,乾旱、洪水及強震等天然災害紛紛襲擊全球,這些天災人禍頻傳,真是其來有自。俗語說:「人不講道理,天不依甲子」(台語)。天地人本一體,天垂象,地成形,人靈而悟之。洪水、地震等種種現象,已對人類提出警告,不當使用現代科技的苦果,正逐漸呈現,人類應知道開發要有所節制,不應再破壞地球生態,讓大地休養生息。唯有人類反璞歸真,回歸自然本性,過簡樸恬淡的生活,世人才能安居樂業。

護衛地球,從「心」做起

  這裡所講的「心」是一種思維,而非解剖學上的心臟。「心」是生命的核心,「氣」則是生命的基礎。「氣」會如何運行,係受「心」所主導,故中醫稱「心」為「君主之官」。心與氣的交互作用,影響著我們的體質與磁場,好心養好氣,好氣帶好運,好的心念,可產生好氣場。環境的好壞,與人類的「意念」有絕對的關係。「意念」本身就是一種能量,當每個人都存好心,發好念,好氣場即會發生「蝴蝶效應」,對大環境產生好的作用,而轉危為安。太極門掌門人 洪道子博士,曾在97年4月18日倡導的「一分鐘改變世界」活動,即是聚集眾人的力量一起「轉動好念,轉動世界」。當每個人把握當下的一分鐘,存好心,做好事,大家齊心努力,行善積德,即可累積好氣場。

  在這個充滿競爭壓力和追逐經濟成長的大環境,許多人已習慣以車代步,吃加工食品,開冷氣再穿厚衣服,離自然愈來愈遠。身為中醫師,相信養生保健,亦應從「心」開始。我常鼓勵患者,日常生活的飲食宜均衡,少吃「健康食品」;應多吃當季的新鮮蔬果,少吃加工食品;少開冷氣,讓身體出點汗,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個人平日飲食也力求清淡,出門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多走路,不開車,響應「節能減碳」的活動,為減緩地球暖化,盡一分心力。簡樸的生活,可以減少能源與資源的消耗,亦可帶來清淨的心境,減少精神的耗費,不但有益健康,亦是一種愛護地球的表現。

回歸本原,是濟世良方

  遠古時期,天地充滿清新之氣,萬物氣息相通,相親相惜,人類甚至會模仿學習動物的動作(如華陀的五禽戲),來養生保健。後來因人心遭受五毒污染,天地清明之氣逐漸污濁,環境惡化、疾病、戰爭橫行,以致世界動盪不安。隨著外在環境持續惡化,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正面臨日益嚴重的地球暖化及AIDS、癌症、憂鬱症等問題的困擾,全世界有識之士無不集中心力,努力尋求可能解決之道,以護衛地球。我的 師父洪道子博士提出對治的良方,正是「回歸本原」,而「心」就是其根本。

  科技的快速進展,並無法真正解決人類生存的問題,因為天災、人禍、戰爭、恐懼、痛苦,仍然存在世界各個角落,惟有科技發展與心靈提升,保持平衡,才能解決人類的困境。人類藉修「心」,節制慾望,與大自然萬物和諧共存,就有可能使大地回復清明之氣,讓地球恢復生機。「愛」是世界共通的語言,亦是宇宙間最大的能量場。心存善念,內心充滿愛的能量,不僅是人類最佳的養生之道,亦是濟世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