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禪美學

法鼓山茶禪教授師 徐國璽

ㄧ、何謂茶禪

  茶本是茶,禪就是禪,茶本性清馨,禪就是人的本性;善與光明。茶裡面有禪嗎?其實不是的,古代哲人將茶與禪作ㄧ個結合,因為茶能令人少睡益思,藉茶開發人人本具的禪心,也就是藉茶觀心、藉假修真,茶禪因此成為一門學問、加入美學成為ㄧ門藝術。唐代趙州禪師以茶禪直指人心以體悟自性,常親自泡茶接引初機的門人,「喫茶去!」成為寺院禪七法會時,起七與解七茶會常用的法門,茶禪尚延用至今。我所懂的禪只是將禪七法會中所學到的皮毛傳授出去而已。那什麼是「禪」呢?禪是很難說明的,禪講出來就不是真正的禪,禪簡單說 ;現在清清楚楚,不打妄想的這ㄧ念清淨心、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只有當下自己的覺知「明朗中的法喜」即是,覺知「正念現前」是要靠自己去印證,非訴諸於文字,茶禪的思想在空靈、開闊、積極、簡樸、安心的生活方式。

  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寫的詩偈『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蘆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說廬山橫看像嶺,側看像峰,又因遠近角度不同,ㄧ下子高,ㄧ下子低,因為你在此山中迷失了自性。此偈闡釋我們內心都蘊藏著寶藏,卻不知道向內心探索開採,只知在心外求法,期望別人幫助開示,其實心外無法,真正認識自己的佛性法海才是重要的。茶禪是要使生活更有智慧、生命更趨美好,所以茶禪是ㄧ門起而行的實踐美學,不是為了在人前人後,會泡茶就有多麼的了不起。打過禪七後,法師開示使我有一點領悟,作一偈『一念單提曹溪水,法鼓如雷天下醒,火宅清涼心地寬,處處無我觀自在。』茶禪中呈現的美景「明朗中的法喜」與諸位分享,希望能共同增智慧、培福報、種福田。

  我們講茶禪,為的是『借茶觀心、借茶觀性』,來找尋人生自我的真諦。茶禪的證得主要在『清淨心』的修持,那如何修清淨心呢?包含不殺生、多吃素、多放生、多做善事、多持咒、多存善念等,去除我執、我慢、消業障。釋迦牟尼佛也曾說「大地眾生,個個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茶禪也藉由泡一杯好喝的茶做為主要的目的,因為茶泡的好喝,表示善心善念與現念的現前,茶席藉由水性、壺性、茶性、計息(觀呼吸次數)、火性、覺性等將觀念與實踐透過義理的明澈的相互運用,中國美學主要以理、象、氣、數四大類,即是理念、心象、色彩與造型的變化,將傳統文住與現代茶藝結合為一,體證物的本性,修證智慧與慈悲。

  茶禪在日本又稱為「美妙學」、「善美學」,可以說茶以無諍三昧示人,凡聖平等,泯滅差別對待之相作為茶禪的教理,茶禪教之以理、育之以德。先王之道,禮為用、和為貴,茶室插花之人必需種花愛花,茶人必須走入自然、體證茶心,方能頂天立地而行。講茶禪說禪心、打禪七,它的本質都是為了追求茶席淨土中的喜樂和佗寂(簡單有生命力)之美,泡茶的心,不論酷暑嚴冬、東西南北都美、泡茶姿勢高低、上下、前後都妙、人我界限都無,也就是茶禪讓諸位無數量的佛居住在諸位心中。現在再來欣賞二首禪詩「花開滿樹紅,花落萬枝空,唯餘一朵在,明日定隨風」(唐代知玄悟達國師作品)及「有因有緣事易成,無因無緣果不生,不信但看寒江柳,ㄧ遇春風枝枝春」,都是在說明因緣有生就有滅、有聚就有散,花開與花謝都是無常也都有秩序,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當年佛陀拈花靈山聖會,梵天王獻世尊金色波羅花,請說妙法。當時,世尊捻花,不發ㄧ言,座下百萬人天悉皆罔措,惟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無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總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義諦,今方付囑摩訶迦葉」,於是衣砵真傳。從這個公案我們得以知道,念佛就是念禪,就是念自心,念自心心中的佛,這種奧意很難言傳。

  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於梁武第八年由天竺來到中國。他面壁坐禪九年之後,傳法給慧可,告訴他「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並念了一首偈「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ㄧ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二祖慧可頌曰「本來緣有地,從地種花生。當來元無地,花從何處生」釋迦摩尼佛也云「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是在說法因緣生因緣滅,哪裡有什麼法,無法的法也是法,只要有個法在,還是法執!法性空了,法執也沒有了。聖嚴法師說 :禪在中國不立文字,是頓超直入的,不假次第的,主張教外別傳,以「無門為門」直指心源、不踐階梯、徑登佛地。

二、何謂茶席文化美學

  所謂茶席?茶席不是單只一個桌面,茶席包含有茶道、茶禮、茶藝、茶技與茶禪等學問。茶席的概念很廣,凡可立身廣居之所就是茶席,實踐茶席思想能讓人有立錐之地,茶席可修六度、可居、可遊、可施惠於人,能安身立命之地都可以稱為茶席,它的概念最早出現在漢代,從出土的文物發現和代以陶盤為大地、內置陶樹及陶鴨,反映當時即有以大地為席,自然自在的生活之茶席思想,所以茶席文化美學亦源起於當時,「席」有生生不息的意思。

  中國文化思想的來源易經,其中「易」這個字中,含有三個意思,就是「簡易」、「變易」、和「不易」。易經將自然界的原則,以陰陽二元來說明,簡單容易了解。以簡易的事理,變易的道理,不變的深理來說明,變易是指自然界中有著春、夏、秋、冬的變遷和晝夜的替換,一切都在變化進行。不易則更深入的指出,自然界的萬物,雖有著時時的變化,可是在萬變中,卻有著其不變的法則。易經經中的八卦分別為天乾、澤兌、日離、雷震、風巽、月坎、山艮、地坤八個,分別以天澤日雷風月山地八中自然界元素作為表徵。乾卦卦德為健,健乃剛健之意。兌卦卦德為說,說乃喜悅之意。離卦卦德為麗,麗乃明麗之意。震卦卦德為動,動乃活動之意。巽卦卦德為入,入乃進入之意。坎卦卦德為陷,陷乃險陷之意,艮掛卦德為止,止乃停止之意。坤卦卦德為順,順乃柔順之意。茶禪茶席中特設有「貞元巾」以乾坤兩卦為學習代表,乾;元亨利貞,夠大的開始,能通達,有利眾人的利益,正知正行的行為。坤在柔順以輔正道,。

  茶席的方位原理來自八卦、易經,易經講天地人,茶席也是天在上、地在下、茶人在中間,那茶席花又要如何放呢?則先要了解五行五方位的變化,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方位是指東、南、西、北、中,這個順序列取決於陰陽變化,水的位置在北方,與冬季相應;火的位置在南方,與夏季相應;木的位置在東方,與春季相應;金的位置在西方,與秋季相應。有了這些了解,擺置茶席就有了方位的概念,茶席的後方是北方、茶席的前方是南方、茶席的右邊是東方、茶席的左邊是西方,所以立春前後茶席花一般放在茶席的右手邊,立秋前後茶席花一般放在茶席的左手邊,都是相應於五行八卦的概念,茶禪美學因此成立。

三、喝茶悟性

  陸羽茶經說茶之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茶性涼能去暑熱,喝茶除可以去暑熱使人沉靜,茶的特性苦澀香甘,藉茶性入法性,茶人起悟性,悟性就是修禪,由於泡茶品茗時心力或意念集中在一念心上,專注在抽象或具體的事務上,得到對事物絕對認知的一種心靈「真的反應」,藉由一進一出的呼吸與起心滅心生,達到喝茶悟性,就是茶禪。喝茶促進我們全身內分泌調和,保持頭腦輕鬆和冷靜休閒的狀態,因為茶可以清心、禪可以自主,藉此啟發自己內心覺性,減少妄念雜想、煩躁與不安,亦即當下享受喝茶並享受當下修禪體悟心性,茶席藉茶演法,識得本源本體,不起妄心,便能當下體悟生命大道,把握當下成就善因緣,使自己成為現代社會中大有為之人。

  茶禪是藉茶席美學的氛圍及人與人之間的互惠,使得品茶成為「轉迷為悟」「藏識轉熟」的道場,茶道也藉品茗的善巧,離開苦澀的生活,證得自在的生活智慧(同理心、慈悲心、包容心、平等心、感恩心、懺悔心)。茶禪最主要的精神 :是落實「覺(清醒)、真(悟性)、敬(恭敬)、簡(簡單)」的做人處世學問上,從茶席中的泡茶、喝茶體悟,懂得將念心和道合而為一,咸感萬物,物我兩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