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台灣

激發人類生命衍生價值觀的斷想

台南縣新市鄉長 鄭枝南

前言

  台灣—最具魅力的國家,在民主的規範下儲備了許多無可取代的競爭力,政治軍事、產業經濟、科學研發、及文化藝術都有安定、穩健發展的成果,引導人民從農、工業層面邁向科技產業;大幅縮短了城鄉、及貧富差距,台灣人的生活逐漸走向e級環境;因而可看到這一個國家展望的潛力,尤其是教育相當普及的台灣,人民重視教育已是國家發展主要的條件;「拼生拼死、就是要拼給孩子讀書」,「大人甘苦無要緊,就是要拼給孩子出頭天(讓孩子成功)」,台灣鄉間的農民都有這種獨特的認知,協助子女對美好前程的追求。因此,台灣國家的發展已被科學知識提高了境界,連鄉間農民都背負社會進步的責任,無怨無悔的對倫理付出,這種革命式的社會結構,已成功的造就人民重視教育,致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昇華,近年來政府乘勝追擊強力拓展科學,文化行銷世界,要以人類生存的文明與和平擠進地球村的大家庭。

  台灣具備了拓展科學產業及文化藝術的環境,城鄉繁榮進步,人民生活e化,那台灣還缺少了什麼呢?台灣南部新市鄉鄉長提出這樣一個問題—e時代的現代人,對人類生命衍生的價值觀應負起什麼責任?

   建立人類生命衍生的價值觀,及保護地球村的大環境已是21世紀的新人類面臨的大課題,須從個人的無私奉獻去引發社會共鳴,淺談深耕人類生存的意義,生命衍生的價值,共同營造地球活化的機能,及人類和平共處的智慧。

   台南縣新市鄉推出「文化造鄉」政策,藉古代聖賢的哲理、探索其中所蘊藏的倫理道德,結合現代藝術哲學,用來給鄉民作法律規範外的「自我管理」,也就是說:藉古文學及現代哲學結合,喚起現代人的公德心;引用這個自我管理的倫理道德,輔翼現代人對人道關懷的缺乏,激發人與人的互動關係,創造國家與國家更圓融的和平契機。所以鄉長說:一個人只要以文化藝術的素養為生活環境負責,就會帶給家庭幸福美滿,為社會營造溫馨和諧,也為國家贏得榮譽聲望,更能為地球博得清新環境;謂:「家庭美滿,社會和諧,國家安定,人類和平」—和樂共處地球家庭的屋簷下。

閱讀與國家

   閱讀決定國家人民的素養,人民的素養影響國家競爭力,這個題綱是啟發現代人對書香社會帶給國家發展的重要性,而成為世界潮流;廿一世紀是新知識的高經濟時代,面對變化無窮的光電競爭,儲備獨具慧眼的科學見解,高人一籌的生活美學,都是大家必須去面對的問題。

   生活美學,就是從浮濫的生活中,整理出秩序和規律,除了本土風情外,更能接觸世界風靡的音樂、美術、生態、建築及更寬廣的思想,美化人生。其實許多跨越國界的傳播資訊,及各其所好的書籍取得,都非常便捷容易,台南縣新市鄉將以鄉公所文化課,鄉立圖書館為中心,全面推動「書鄉閱讀」的社會教育、科學經濟、人文藝術等專業書籍供與閱讀,文化造鄉的閱讀成果,是在累積人文內在素養的嶄新知識,做為打造魅力城鄉的基磐。

   文化建設的基本精神是營造生活美學的主要基石,也是挽救幾近沉喪的倫理道德潛在藥引。因此,我們從「書鄉閱讀」掀開文化造鄉序幕,透過這個艱辛的文化建設工程,有效地打造科技專業、人道關懷、尊師重道、崇禮行義的人道範本,讓大家遵循學習儒家思想的禮義廉恥,很客觀地找到國家的尊嚴,民族的根基,社會秩序和家庭倫理,這些「不證自明」的理論,將是新市鄉幸福家園思索的真諦。

   二○○八本鄉圖書館營運評鑑,名列全縣之首,受到各鄉、鎮、市藝文單位的重視,枝南更受邀參加中華民國第十七屆國際書展「閱讀的施政理念」高峰論壇主講人,和台北縣長周錫瑋、台南市長許添財、三重市長李乾龍、龍井鄉長林裕議等一起現身說法,枝南以南科科技談文化造鄉和社會教育。深入家庭親子、學校教育、宗教藝術、社區參與等書鄉閱讀,推廣理念、行銷故鄉文化建設的成果。

   文化造鄉政策推動艱辛,枝南就秉持這份熱愛故鄉的「堅持」,扮演書鄉閱讀的推手,期許各機關單位及鄉親鼎力支持,把握讀好書,好讀書,深信閱讀使人成長,知識使人明理,智慧使人圓融,「書鄉書香」快樂城鄉。堅定的信念,開創人民幸福的泉源。

新人類應有對古文學的追求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艱辛工作,培育人類世代薪傳「知識」與「智慧」的偉大事業,啟發人類文明思想的平衡,及和諧互助的群育共生,建造人類生命的偉大價值,政府和社會都要有責任去推展教育的神聖任務。更不可因政治的意識形態而有所改變,讓教育淪為政治操弄的工具,為師者當應有這份堅持與執著,才能在教育的領域中激發更維新的創意,教導咱下一代!

   這幾年來,台灣進入多元社會的新架構,如果從正面看來,是引進新人類走進科技世界,享受尖端科技的成果。相反之,功利主義淹沒人性樂天知命的本性,現實、鬥爭、冷漠的偏激行為,造成現代人生活的空虛、抗壓反應遲鈍,凋零的環境變遷,已讓年輕一代者生活失去重心,如陷驚濤駭浪中的恐懼、高樓失足、斷纜孤舟的無助,是廿一世紀人類黑暗的悲哀,這是未能落實人類基本價值的教育所造成,遺禍子孫。

   有人問:廿一世紀的人應該學些什麼?新市鄉讀書會會長呂建德老師說:學子除了學校的學科教育外,應加強倫理道德的傳授;書法大師王九儒說:應找回西元前六世紀的東西回來研究,意指我們要從二千五百年前,孔子那裡去尋找智慧,「半部論語治天下」清楚告訴我們,古代君王只要學半部論語就可以當皇帝,因他已具備大其心容天下的人格與崇高的天下道德品操!從這個觀點,我們已經領悟到,教育不只要傳授知識,更要給他智慧。也就是說,教孩子會做事,也教孩子會作人的道理!藉予古代聖人引用的文學,灌充孩子的智慧,樹立上乘人格的處事規範、成就人類的燦爛人生。

探索古訓的忠孝傳家

   台灣傳家古訓格言,都以四維的「禮、義、廉、恥」及八德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範本,尤其孝道更受到社會重視,因能持孝尊親的人,必能愛鄉愛國。所以古代就以熱愛民族的大孝和家庭倫理尊親的小孝,用來作勉後代子孫的格言;謂「忠孝傳家」。

   當今社會因疏於培育倫理道德觀,孝道難以擠進教育主流,類似「一碗麵」故事「註一」的孝子就變少,又能熱愛民族、忠於國家的人當然也不會很多。
探究媒體報導的社會案件,兄弟姊妹為爭家產反目成仇、父母為詐取保險金計殺親兒、父母攜帶子女燒炭自殺、吸毒子女向父母索款買毒未果,持刀弒親等案件時有所聞,古代聖賢的教忠教孝,竟如此衰微至極,怎麼不讓人感到憂心呢!
孝道沉淪,政府、社會及家庭都有責任,究因疏於儒學教育,未能充分傳授四維八德的孔孟思想,讓為人子女者能淺積尊親崇孝的思維孝順父母,到了將來他們又為人父母時,始悟以往之非,卻又造成「子欲養而親不在」之憾。

  台南縣新市鄉文化造鄉,全力推動人格教育的文化建設,發揚孔子孝道,讓為人子女的年輕人有所遵循。孔子曰:孝子事親,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此乃「尊親五致」;另則有了成就不可對父母自大驕傲謂「居上不驕」、為人子女切勿對父母咆哮謂「為下不亂」、家和萬事興勿有鬥爭行為謂「在醜不爭」之三不要,能做到「五致三不」就是尊親孝子,不但擁有高尚的品格,更會贏得社會大眾的欽敬。反之,忤逆父母,辱罵親長,違孝造業將受社會唾棄,上蒼更是難容予以懲罰。

註一:醫院社工帶著三位小兄妹到麵館買一婉麵,小兄妹吃了兩口麵後就請麵館老闆打包,經老闆詢問為何不吃呢?小兄妹說:家中還有癌症末期的母親及父親都尚未吃東西,所以打包回去給他們吃。小男孩一碗麵的故事因而引發社會的重視

台灣藝術家的的尊師重道

  尊師重道、忠孝傳家,是我國優良的傳統禮教。有學問、有名望的家庭,都常用來勉勵後代子孫,作為為人處事的座右銘,台灣本土倫理道德,逐漸受到社會現實主義影響,已將固有的傳統美德,日漸消滅沉淪,導致社會失去「禮、義、廉、恥」的倫理規範。對愛國心、民族情、社會理、人情愛的社會祥和主軸價值消弭的蕩然無存,已讓古代先賢留傳古今教導人類生活道德的範本,激勵我們打造高操思想的泉源,消失在現代人的生活中。難怪現代人,不知道國家是「蝦咪碗糕」,殊不知向「什麼」盡忠、盡孝又有何意義?這種兩腳踏空的虛幻人生,怎不讓人感到現實社會生活的悲哀呢!

  「一日拜師,終身為父」,這是作者自幼承蒙布袋戲泰斗楊金龍、鄭壹雄兩位名師的勉言,很清楚的告訴我們,當學徒者就要對待師父如同自己的父母,這個勉訓,正符合古代聖賢勉勵後人對「君父師」的尊崇,古代嘉言是對人類的文明,造就啟發很多做人的「真理」,不論個人的倫理、社會的倫理、國家的倫理都在此「真理」中一一的產生智慧。

  一生深受老師的影響,奠定對師長的尊敬,及永不當老大的老二哲學。要受「他人尊重」,必需要先學會「尊重他人」,這的確有它的道理存在。
台灣藝術家布袋戲泰斗鄭壹雄尊敬他的國寶級布袋戲老師黃海岱無微不至的付出,在今之社會已難取得此一感動的畫面。數年前台灣國立成功大學有某一教授欲提荐鄭壹雄老師角逐「民俗技藝國家薪傳獎」,但得到鄭壹雄老師的回應是,黃海岱先生是第一屆民俗技藝國家薪傳獎的得主,這是掌中藝術界最高榮譽的象徵,而他是黃海岱先生的大徒弟,如果今日去爭取這一個獎,將與老師平起平坐,這成何體統?只要老師健在,他絕不可接受提名。欣聞鄭壹雄先生的一席話,不禁讓一些爭權奪利及未曾奉執孝道的人感到慚愧呢!這個論述,也讓我們感覺到鄭老師敬重師長的執著。

  記得鄭壹雄六十歲大壽,師娘聯絡鄭氏門生共同要為壹雄先生慶生,當天的壽宴,壹雄先生也很高興,可是第二天鄭壹雄卻呼喚幾個徒弟回去,厲言指責,辦理慶生乙事為何未經他商討同意即辦理之。鄭壹雄明白告訴大家說:「黃海岱祖師爺身體硬朗還健在,就如同父母健在,當後生者慶什麼生?祝什麼壽?」,我才恍然大悟老師憤怒的原因。這是一種理念、一種精神,也是一種尊師重道最崇高的表現。

  一九八九年黃海岱先生八十八歲華誕,在雲林縣虎尾高中操場辦理大型壽宴,鄭壹雄與門下徒生準備了長衫馬褂、唐山帽、與金手指、皮鞋、浩蕩隊伍前往慶生,從未見過的祝壽場面,鄭壹雄領導門生恭讀祝壽文,勉勵門生遵從師門嚴訓,遵守社會秩序及倫理道德的精神。隨後即行三跪九叩的最高頂禮,端莊隆重的儀式感動了現場數以千計的各界來賓。

  鄭壹雄致詞時說:「尊敬老師、孝順父母都不能光靠嘴巴說說而已,而要以實際行動來表達對尊長、父母的敬愛。」。鄭壹雄也說:「社會上不只要尊重老人家,更要尊敬有才華的年輕人,因為青年人猶如美麗的晨曦,充滿活力與希望。」青年人的才智能展現廣義哲學精神,接軌社會,這即是智中的賢能者,這種人雖然年紀較輕,但還是一樣受到尊重,謂之「尊賢」。

  社會已呈現多元廣義,科技帶給人類生活的享受,但也帶來人類自私現實的競爭,當今社會上生活的人們,普遍有不快樂的表徵。人們生活在這科技社會中,擁有高超的知識,卻常忽略對待別人的尊重,在名與利的牽繫下,將自己推向五光十色的泡沫中蹉跎歲月,喪失自我的尊重,當然難以得到社會(別人)的關懷敬重。
提供淺論的表述,僅能提供給社會賢達及年輕一輩參考,「尊師重道、忠孝傳家」,不只讓個人受到尊重,也將給社會持續帶來溫馨禮儀的和諧。

生命學價值的營造

  目前社會的自殺率、數字直入十大死因之列,已是相當嚴重的社會問題,反映出新人類對生命價值觀的貶滑,更對生命存在的意義產生負面的解讀,值得生存於多元社會的人們用心省思、力挽危機。

  台灣社會時常流傳這樣的訛語:「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要死也要死作伙」、「要死大家死」、「你要我死,我就要你無命」……等,都是人表達生活中的激情與率真,雖然只是情緒反應的語言,但在不覺中已罔顧生命存在的無私,得以慎言。

  尊重生命的價值觀,首先要學習克服生命起伏的應變能力,當人們無法適應生活中的種種衝擊,或極力欲突破困境瓶頸而束手無策時,生命體中的個性因子便會產生起伏作用,重則如颱風爆發的氣流、地震釋放的能量,一發不可收拾,執迷不悟地堅持,寧為玉碎不願瓦全的自暴行為隨波而起,進而摧殘寶貴的生命。

  克服生命中個性的起伏,除了要培養生命生存意義的認知外,凡事都要以平常心處之,避免衝突動氣,平常更要抽空走進健康活力的人群,參與各類社團活動,藉時空疏解壓力,不要執迷一切的不如意,在腦中隨波環繞,想著自己不能活下去的種種原因,終而自我了斷。反之,雖然自認生命的微弱,但絕不願死於無知,堅持要為自己的親人、朋友、社會、國家留下生命。古人曰:「髮膚受之於父母」。我們更沒有任何理由摧殘它,為自己也為了別人,我鼓勵社會大眾,一起正視生命學中的「看守生命、奉獻人類」精神,重建生命的價值觀。

科技城市的幸福家園

  從農業小鄉邁向科技大鎮的新市鄉,近年來有了頗大的轉變,不論在交通、水利、產業、社區、和休閒文化,都有了優厚的建設條件而迅速發展,惟在科技社會的環境裏,仍然缺乏秩序守法、責任公益、人道關懷的精神,致距離活力新市幸福家園的目標甚遠,因此,本鄉全面推動文化造鄉計畫,透過文化藝術的真道,培育為人處事、德智的核心價值能為人們所愛,不論在地人、出外人都能在禮義廉恥的信條裡,營造個人品德修養,及泰而不驕的高超人格,讓大家共同處於溫良恭謙讓的意象下生活,這才是我們期待的,快樂活力新市鄉。

  推動個人、家庭及社會的倫理道德觀,已是當今社會勢在必行的課題。老祖宗常說:「會曉做事,也要會曉做人」(台語),這是指人沒有溝通圓融的處事能力,事情還沒做好,已經把人際關係搞的一團亂了。在論語中孔子也說:「做人第一,學問第二」仍然教育我們,做事不應只顧經緯原則,而忽略通圓禮謙之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人類的生活是先人創造出來的想像力,藉這股能力去達到生活的滿足,這股想像力就是學問,這個學問就是人類累積的文化,人有了世事的文化後,才能去造就更宏觀的自我要求。現代人的生活水平甚高,要取得生活文化知識,其實一點都不難,只要平常從生活中去體驗,領悟對人恭謹,待人寬厚,交往誠信,做事勤勉,無我慈悲的孔學美德,就能讓您學有所成,學以致用。
論語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推薦給鄉親朋友,生活在科技社會,仍得遵守生活倫理道德,孝順父母,兄弟同心,及做好敦親睦鄰,用心去愛護你身邊的任何人事物,這人道關懷就是論語學問,當你有了做人的基根、及完備品德修養之後,去談人生遠大前程,風光事業,就能一帆風順,事事皆安,所以論語中述:教育第一是德育,智育排第二的道理。
文化造鄉就是鼓勵大家效法論語精神,因古學論語的最大價值,就是它能提昇人類道德思維。找到為人處世的價值觀,科學藝術和哲學都是人的精神,大家一起引用它,為自己建造幸福家園與祥和社會。

結語

  現代社會的新人類對生命衍生的價值觀應負起最大的責任,首當喚起每個人建立公德心的意圖,誠實地面對人與人的互道關懷及生活環境的營造,這些見解其實都是不辨自明的知識。問題卻卡在「知易行難」,人類也貪得自私自利的慾圖,或是對生活環境的營造不具深慮洞察,在這混茫,惆悵纏繞的生活中度活,不但喪失自我也將帶給生活環境的人文、風俗、規律嚴重的破壞,並對居住的生活環境日漸消弭大自然提供的能源,這些都是現代社會嚴重缺乏人性關懷的公德心所致。

  文化造鄉的推展,實務上就是從最基層的幼童教育工作、青少年輔導、婦女新知、新住民協贊到銀髮族的生活等,建構一座完善的教育平台,讓鄉民隨時有機會接受社會教育,廣泛的學習更能提升鄉民素養並改善生活空間。此外,本鄉亦積極推展文化藝術、國畫、油畫、書法的美術系列和鋼琴、管弦音樂的欣賞創作,讓人民有嶄新的社會觀去領悟生活哲學和欣賞休閒的文化藝術,人的心靈美麗,就可尋回人道善良的本性,建立友善慈悲,尊親重道的至愛精神,已刻不容緩。心靈改造教育,藝術文化薰陶的軟體策略,潛移默化地讓人領悟生命學洋溢的和諧,深深紮根在人的心靈世界,努力的觀察生命所存在的價值。生活規範的落實,從生活的調理中找到社會秩序,因這個社會秩序意味著人性自我管理,意味著人與人的和諧,這是生活中美的表現,有和諧與秩序的生活就會很清楚的了解到人為什麼要追求倫理道德的意涵,古人亦說:「沒有道德的上帝是可怕的。」所以從古至今,人類創造多少萬古流芳的至善,也造孽了多少遺臭萬世的至惡,現代人務必要謹慎,在光電科技的新紀元裡,勇敢面對人生,活出自我,找回生命的真源,才能看到心中的我,熱愛自己,也肯定別人。

  台南縣新市鄉文化造鄉工作,以打造鄉民生活真善美的素質為主軸核心,不詮釋大道理,就以生活的規律,閱讀教育,社區營造人文啟發方向淺談深耕,而受到各界的肯定,本人仍願與喜好和平的朋友共同立願,集結更多的朋友重現人類生命衍生的價值觀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