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人權談起

台北縣樹林市中小學家長協會/常務理事 劉文聰

  受教育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而教師應是一種天職、一種使命,非僅僅是一種職業,僅就現今教育環境的現象提出個人的論點。

一、 少子化的衝擊:

   驚聞台灣現在嬰兒出生率已居世界之末,在少子化的衝擊下,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上的一塊肉,對孩子綿密的保護,讓我們的孩子喪失了競爭力。對孩子無微不至的呵護,讓我們的孩子混淆了是非價值的判斷。在孩子的成長道路前披荊斬棘,掃除所有可能的障礙,讓我們的孩子行動力不斷的減弱。對孩子的未來早已全程規劃,卻忘了我們的孩子也有天賦本能,很可能就此被我們埋沒。

二、 教育環境的變革:

   這些年來的教育制度改革,大專院校林立,表面上台灣的孩子文憑的水平往上提昇了不少,滿街的大學生,遍地都是碩、博士,但我們孩子的競爭力真的提高了嗎?

   老師告誡學生的工具、方式都被收了起來,孩子們尊師重道的心被放逐了!取而代之的是輔導、高關懷,但成效呢!?於是“老師”慢慢的變成了一種職業而不是一種榮譽與天職,處理不適任教師的機制混沌不明且幾無功能,中挫、高關懷、霸凌等事務變得更加棘手且動輒得咎,於是教育家退縮了!取而代之的便是條文、機械式的“教師”依「規定」處理!

   教育行政與教師間的漸趨對立亦使得行政系統的革新作為受到牽制,當然用心教育的老師亦會受到行政系統的干預,也導致有些學校遇須增加教師名額時捨棄正職老師而選擇代課老師,因為代客老師的聘、解權利在行政。

   聯考、兩次基次、一次基測、多元入學、一綱多本、一綱一本、部頒、康軒、南一,弄得老師、學生、家長昏頭轉向,結果成就了一群整天東奔西跑的父母與孩子,造就了滿街的才藝、安親班,真是苦了父母、累了孩子!

三、 社會環境的變遷:

   功權名利人人愛,一將功成萬骨枯!功利社會造就了我們奇蹟式的經濟成果,但人與人之間的愛與關懷卻日漸薄弱,當日行一善必須被加註成您必須量力而為,因為如果一不小心出了差錯,您就必須考慮接踵而來後果是否承受的起!於是冷漠、自掃門前雪成了最好的對策,因為不做不錯,多做多錯。

   五光十色,絢麗繽紛!資訊、科技發達帶給我們許多的便利與享受,虛擬世界更給我們帶來躲避現實生活裏的殘酷與不遂假象,相同的對孩子們而言,追求名牌、物質的享受、聲光感官的刺激,也對他們帶來一定程度的迷惘。

四、 家庭功能的逐漸喪失:

   現代人的冷漠、自我意識的抬頭,讓家庭這個組織漸漸走向不穩定狀態。離婚率不斷攀升,讓單親家庭的問題成為社會的一大隱憂。隔代教養的問題更是屢見不鮮。忙碌的生活、辛勤的工作,讓我們一天下來筋疲力盡,對孩子的狀況更是一知半解,總以為盡力滿足孩子們的物質生活就完成了父母的使命,殊不知孩子的人格養成與正確的價值觀念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

   基於以上的觀察,個人認為我們應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培養出如何與他人、環境和平相處,而不是一味的豪奪強取,讓我們的孩子學會愛自己、愛別人、愛環境與萬物,讓我們的孩子懂得付出、感恩、相信。
中國傳統的孝順、倫理、謙讓與反思,相信是一帖良藥。轉個念、鬆口氣,相信快樂成長不會再僅僅是個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