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年代阿嬤的心聲

家庭主婦 楊張阿話

  我是一個七十多歲的快樂阿嬤,每天幫孫子、孫女打點好上學之後,我就能安排自己的時間,上市場、做義工或是整理家務,我現在是抱持歡喜自足地生活態度,悠哉愜意地享受人生。對我這老人家而言,人生後半輩子能夠有健康的身體、和樂的家庭是最大的幸福,然而,除了擁有健康與家庭之外,還有能力行善助人是天大的福報。

   生活在台北,我經常搭乘公車到處跑,甚至自己搭車回宜蘭老家探訪親友。每次搭車只要遇到帶幼兒的婦女,我常會上前幫她推一把嬰兒車或是菜籃車,看到她開心的微笑,也讓我跟著開心,好的行動引發好的效應,何樂而不為呢?此外,雖然我享有坐「博愛座」的優先權,但是有時在公車上遇到比我更需要座位的孕婦或疲累的上班族,我會婉拒他們的讓座,因為社會資源是給當下有需要的人使用,才能發揮它最大的效用,就像我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有別人善待他們一樣。所以,換個角度想,給他人尊重反而贏得別人的尊敬,不是每件事都得遵照「絕對該如何」的道理,而是看人「如何做」能讓人與人的關係「處得好」也讓事情「做得好」。

   從小沒有接受任何教育,我也不會說什麼人生大道理,可是我有自信自己是個懂得做人處世的人。歷經台灣經濟起飛、台灣成為亞洲奇蹟到今日,社會不斷發展,家庭等各方面生活模式改變甚大,但是,台灣人給外來者不變的印象是「熱心」、「有人情味」,如果我們也能用這份心給自己的家人、同胞這份尊重與熱情,這片土地會因為我們的善心而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