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地球,人人有責

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義工 曾庭昱

  去年眾人關注的哥本哈根會議因各國環境及經濟狀況差異甚大,在全球的環境利益與自己本身的經濟利益作取捨間,最後各國還是本身的利益做為考量,造成協定沒有約束力,沒有很大的發展。

  難道經濟和環境真的沒有一個平衡點嗎?沒有企業想做虧本生意,環保事業畢竟成本偏高,而且人們不一定會買,而這個時候,政府可以多準備一大筆的預算補助這些企業,讓電動車或太陽能發電機等相關產品的品質提高、價格降低,人們也多了一些意願去購買,台灣一年所排出的二氧化碳可以減少的數字比是可觀的,如果成功的話,企業的未來不可限量,可以靠著優良的品質及創意銷售至他國。而政府的政策也要有長遠的計畫及推動。還記得幾年前,政府有推動避免塑膠袋浪費的活動,店家塑膠袋的使用需要錢,實行了一段時間後,也就不了了之了。事後,塑膠袋的氾濫有重返回市場。雖然這樣的活動會使塑膠產業受到波及,但他們也可以趁著這個機會研發出更好的產品。

  地球無國界,一個地方發生了災害,另個地方也會受到波及。前幾個禮拜,冰島的火山爆發讓全球籠罩在一片陰霾的大氣中,歐洲部份地區都停止了飛機的運行。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歐洲很有經濟能力,也沒辦法確保自己的環境不受影響。有的國家自己種了大片的森林,而大量低價進口開發中國家的資源,其實這樣的方式也影響到了自己,住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共同體,環境的變遷是全球共同面對的考驗,國際間不要再分種族、國籍、宗教、政黨了,只要是世界的公民,就是要互相幫助,共同維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一味地為了經濟開發破壞動物們的棲息地,又得到了什麼?只會讓貪婪漸漸地橫掃獨占世界,到最後什麼也得不到。而亞馬孫雨林及巴西雨林的開墾能怪當地的居民嗎?也是因為人們的需求太多了,當地居民只能靠墾林為生。平日,還是節省用資源,並克制自己的欲望,學會滿足,對物質的需求就沒有那麼多了。

  一隻北極熊緊縮著身軀,無助地站立在狹小而逐漸融化的冰塊上,這是為什麼?無辜的他們要為人類的錯誤承擔後果?孕育人類千年的地球終於發怒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降臨於我們的身邊,在颱風的威力下,一棟棟房屋在瞬間倒塌,隨著洪流逝去,悽慘的叫聲縈繞在死者家屬的心中,看著摯愛的親人被席捲而走,自己又無能為力……因為這些災難,國家的人才及經濟被摧殘了多少?因為這些災難,人心變了多少?

  有些人覺得世界末日不會降臨於他有生之年,覺得地球的好壞與他無關,而且現在人們的生活也真的太富足了,一代一代的小孩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哪能體會窮人的心酸,更何況是對於未知未來抱有嚴謹的態度及重大的使命感?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唯一的擔憂或許只是課業上的壓力。每天買一瓶飲料來解渴,明明要直接喝,可偏偏就是要塑膠帶當包裝;每天都忘記帶筷子;夏天才剛至就急著要開冷氣,如果有人反對,還會受到大部分人的反擊…….許多的災害,透過電視的轉播,我們見到了,惋惜了,落了幾滴淚,然後呢?不是親身經歷,沒有刻骨銘心的感受,終究還是被欲望及懶惰給控制了。如果沒有減緩地球的惡化,人類一路傳承的文明會遇到怎樣的變革?一個人的力量雖然藐小,至少自己沒有愧對良心,沒有愧對地球及他人其實就足夠了,隨身攜帶幾個袋子及多雙筷子, 如果身邊的人也沒帶到,不僅幫助了他,自己快樂,也同時提醒並影響了他。隨手做回收,隨手關燈,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就能免於地球一點的傷害。

  記得小學時,學校都沒裝冷氣,我們都是這樣熬過來的,高中的教室自從有冷氣的存在後,同學們在夏天時就從早開到晚,覺得不開白不開,怎麼越長大就越辦法忍耐?在鄉下的孩子哪能享有同樣的待遇,這豈不對他們不公平?如果政府給予補助,且學校把花在冷氣上的金錢投資於種植樹木,建立綠色校園,搭配著教室裡的電風扇絕對很涼爽。我們的教科書上的每一本書中幾乎都有提到環境要永續發展,可實際的行動是否有落實?還只是紙上談兵?環保的思想該有延續性,不是上一課就能深植於心。平日,需要政府、社會及學校的宣導、教育,才能喚起人們的危機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