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風力發電的迷思與對水鳥生態可能產生的衝擊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 理事長 蔡嘉陽

  由於台灣在經濟發展和人口眾多的情況下對於電力的需求殷切,發電的主要燃料卻多依賴煤和天然氣的進口,多為高污染物質的來源,因此過去在興建火力或是核能電廠的時候多遭環保人士的反對和抗議。所以行政院在『水與綠計畫』的推動下,特別以永續綠色能源的風力發電計畫為推動項目之一。除了政策支持外,加上台灣電力公司對於風力發電收購優惠價格的吸引,目前在台灣的西海岸各地風力發電廠的設置與規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基本上所謂的環保人士應該是樂見並且支持風力發電廠的開發,因為風力發電的確是最乾淨且永續的能源,但並不保證風力發電廠不會帶給環境生態負面的影響。答案是肯定的,錯誤的風力發電廠的廠址的確是會造成生態的衝擊,特別是鳥類生態。國外發展風力發電最先進的國家如丹麥和德國、美國等,都已經提出相當多的研究調查報告,證實風力發電機組的設置會導致鳥類的棲地切割、消失和鳥類的撞擊事件,所以我們在規劃設置風力發電廠的時候,更應該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

  但是台灣真的適合發展風力發電嗎?其實我們的風場風力冬天優於夏天,也就是夏天的風力發電效率很差,卻是我們用電量的高峰。當冬天風力資源好風力發電效率高的時候,卻是我們用電量最低的時候,跟風力發電發展最好的北歐國家來比正好相反,可見風力發電對於其他發電方式的替代效果並不好。

  再來台灣地狹人稠、土地成本極高,風力發電機組所需要的面積比起相同發電功率的火力電廠而言,所需要更大範圍的土地,所以如果考慮土地成本的話,風力發電的成本是相對高的。

風力發電機組對鳥類生態影響

  首先我要釐清三點開發單位向社會大眾宣稱對於風力發電廠對於鳥類生態和景觀遊憩的論點,讓大家進一步的認識風力發電廠,以免持續被誤導。

1、風力發電廠的轉速很慢,每分鐘才20轉,根本不會影響到鳥類。

錯。地球轉速也很慢哪!二十四小時才轉一圈, 那這樣的地球表面的切線速度有多快呢?風力發電機葉片的切線速度又有多快?

  假設葉片長度是30公尺,則直徑是60公尺,每分鐘20轉,則葉片的切線速度每秒62。8公尺,相當於每小時226公里。三個葉片以這樣的切線速度輪流轉,如果鳥類接近飛行穿越葉片的反應時間夠嗎?不會被打到嗎?

  由此可知事實上風力葉片轉速並不慢,反而是速度很快,而且在天候不佳(風大霧大雨大)視線不良的情況下,鳥類是很容易被葉片打到致死的,這也是目前國外所發生最多的案例。

2、風力發電機組之間的距離很大,相隔可以達到200公尺以上,所以鳥類可以從中間穿越,所以風力發電廠對鳥類飛行和棲地利用不會影響。

錯。如果對單一一隻鳥的話, 的確200公尺的間距飛行穿越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就是海岸水鳥遷徙或是飛進出棲地的時候並不是一隻鳥飛,而是會群聚成一大群,少則數百,多則數千隻群體飛行,例如大杓鷸、濱鷸、中杓鷸、翻石鷸、東方環頸鴴、鐵嘴鴴和蒙古鴴等等(圖一),這時候怎麼是200公尺寬度所能容納下去,況且飛行是動態的,不一定是以直線飛行,200公尺是不夠一大群水鳥翻轉起飛迴旋的空間,而且這還沒有考慮風力發電機造成的空間切割效應。

  圖一、水鳥在漲潮前後有群飛的特性,數量多達數千隻,200公尺寬的風機間距是不夠的。一長排的風力發電機組更可能形成空間的阻隔、切割效應,造成水鳥棲地利用型態改變,放棄該棲地而造成等同於棲地消失的效應。

3、以澎湖中屯風力發電廠為例,風力發電機組可以造成景觀的特殊性, 吸引觀光人潮, 促進地方發展

錯,不一定。未來台灣的海岸不只澎湖地區有,其他如彰化、台中高美、新竹、雲林、嘉義和台南等地都會設置風力發電廠的時候,單一沒有變化的風力發電廠, 或許剛開始的新鮮感有短暫幾年的榮景,但是等到處都是風力發電廠以後呢?還有誰要來看?如果沒有當地特殊的人文生態風貌來吸引遊客,只是靠風力發電廠來做噱頭,恐怕只是殺雞取卵,只見眼前的利益,而不見日後其害。

結語

  其實台灣並沒有具有使用風力發電的最佳條件,但是在能源缺乏的前提之下風力發電可能是不得不走的路,但卻是一條高成本、代價高的風力發電,特別對生態而言。

  很可惜的是,目前從主管單位、開發單位、規劃單位甚至研究調查單位並沒有正視風力發電機組對鳥類生態可能造成的衝擊,總是先決定好要在哪裡蓋風機,再來做所謂的生態環境影響評估。不僅對外向社會大眾宣稱風力發電機組絕對不會傷害到鳥類生態,還可以因為風力發電廠的景觀創造可觀的旅遊經濟效益。而執行生態調查之公司甚至不知道如何研究調查該蒐集什麼資料,以及如何正確的進行評估。導致開發單位與社會大眾對於設置風力發電廠的錯誤期待與假象,一旦產生了生態的影響,連生態調查顧問公司的研究也成為危害生態的幫凶,因此對於鳥類生態調查和評估不可不慎!